白鼠和老鼠的區別在于老鼠身上攜帶的寄生蟲和病毒比白鼠多。小白鼠屬雜食性動物,飼料范圍極廣。實驗室飼養時,常用以谷物為主的飼料飼喂小白鼠:將麥粉、玉米面、麥麩、豆餅、魚粉、草粉等按配方混合制成干燥塊料或粒料飼喂,同時還喂些葵花籽等籽粒類食物,任其自由取食。通常每只鼠每天的食物量為3~6g,飲水量為4~7mL。

小白鼠對環境適應性較差,不耐熱,且畏寒,不耐饑餓,對疾病抵抗力低,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膽小怕驚,溫順較易捕捉,有啃咬習性,當受驚嚇時會咬人,且咬住后不愿松口。喜歡與同窩鼠群居,偏愛較陰暗、安靜的環境,怕噪音、強光,夜間比白天活躍,下午16:00—17:00以后活動加強,尤其在夜間更加活躍。對溫度、濕度很敏感,經不起溫度的驟變和過高的溫度,夏季溫度過高,常影響母鼠的受胎率和仔鼠的生長發育;冬季室溫過低,不僅影響種鼠的生長繁殖,且易發生多種疾病。最適宜的溫度是18~22℃,相對濕度在50%~60%范圍內較為理想。
成本問題要說起和人類最為相似的物種,那一定是大猩猩或者猴子了,用它們做研究得到的數據不是更為準確嗎?據調查數據顯示,猩猩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人類本猩了,那為什么不用大猩猩呢?專家說,從實驗角度講,大猩猩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們想一想,每年用于實驗的小白鼠要上千萬只,這樣的活體實驗數量可謂是非常的龐大一只實驗用的小白鼠的成本大約是七八塊錢,而且我們都知道,老鼠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實驗的小白鼠是人工培養的,繁殖速度比自然繁殖就更快,完全可以為實驗提供所需要的活體數量那如果把小白鼠換成大猩猩,估計沒幾天大猩猩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使用大猩猩的成本是非常大的。
小白鼠比較符合人類的身體結構在科學家和專家們對小白鼠經過解刨研究,發現小白鼠的身體結構和人類的身體結構非常的相似,這個相似度的值竟然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所以這樣拿小白鼠來實驗,即使再殘忍,也不得不這么做,因為用其他的小動物來研究,就算成功了,也不能用于人類,而小白鼠的實驗數據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