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的名字來由就是它們發怒的時分,頸部會高度的收縮,扁起來,此時,我們會在眼鏡蛇的頸部面前看到一個分明的眼睛狀的斑紋,和我們帶的眼鏡特殊像,像眼鏡蛇帶了一副眼鏡似得,因而,大多數人都把它們叫著眼鏡蛇,動物學家也給它們做了一個分類,叫眼鏡蛇科。實在,眼鏡蛇科的蛇并不都有眼鏡狀斑紋,其他眼鏡蛇科的毒蛇都沒有,如海蛇都是眼鏡蛇科的毒蛇,另有黑曼巴蛇,也是眼鏡蛇科的毒蛇。

眼鏡蛇的名字有許多,每一個地域的叫法不一樣,我國南邊地域就把眼鏡蛇叫吹風蛇、反鏟頭號。眼鏡蛇在官方的俗稱是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號,頭卵形,頸部反面有白的眼鏡架狀花紋,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具蟄伏行動。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繁殖期6-8月,每產10-18卵,天然孵化,親蛇在左近保衛,孵化期約50天。眼鏡蛇被激憤時,會將身材前段豎起,頸部兩側收縮,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越發分明,同時收回"呼呼"聲,借以恫嚇朋友。
上頜骨較短,前端有溝牙,溝牙之后往往有1至數枚細牙,系前溝牙類毒蛇,毒液含神經毒為主。頭部呈橢圓形,從外形看與無毒蛇不易區別。頭背具有對稱大鱗,無頰鱗。瞳孔圓形,尾圓柱狀,整條脊柱均有椎體下突。中國只有4屬8種左右,如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主要劇毒蛇。
棲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于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眼鏡蛇能耐高溫,在35-38℃的炎熱環境中照樣不回避陽光,仍四處活動,但對低溫的承受能力較差,冬季都喜集群冬眠,在氣溫低于9℃時易遭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