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生活在草原和農田。嚙齒目倉鼠科田鼠亞科的通稱。田鼠體型粗笨,多數為小型鼠類,個別達中等,如麝鼠,體長約30厘米,體重約1800克;四肢短,眼小,耳殼略顯露于毛外;尾短,一般不超過體長之半,旅鼠、兔尾鼠、鼴形田鼠則甚短,不及后足長,麝鼠的尾因適應游泳,側扁如舵;毛色差別很大,呈灰黃、沙黃、棕褐、棕灰等色;臼齒齒冠平坦,由許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組成。共18屬110種,廣泛分布于歐洲、亞洲和美洲。中國有11屬40余種。

棲息環境從寒冷的凍土帶直至亞熱帶。有棲息于草原、農田的田鼠和兔尾鼠;也有棲息于森林的林鼠和林旅鼠;還有棲息于高山的高山鼠;以及適于半水棲的水鼠和麝鼠。某些種類因適應特殊的環境,形態上產生了某些相應的特化。如以地下生活為主的鼴形田鼠,四肢短粗有力,爪發達,門齒粗壯,適于挖掘復雜的洞道,而眼、耳殼則很小;適于水棲的種類,后足趾間具半蹼,尾側扁,利于游泳。
田鼠多為地棲種類,它們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樹根、巖石下的縫隙中做窩。有的白天活動,有的夜間活動,也有的晝夜活動。多數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有些種類則吃動物性食物。喜群居。不冬眠。田鼠中的一些種類數量變動很大。旅鼠在數量高時還有遷徙的習性。每年繁殖2~4次,每胎產仔5~14只,壽命約2年。
田鼠除個別種類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絕大多數對農、牧、林業有害,特別是一些群棲性強、數量變動大的種類。另外,田鼠為蜱傳斑疹傷寒、兔熱病、腦炎等傳染病病原的天然攜帶者,與流行病學很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