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主要是通過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的方式來繁殖后代。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繁殖期一般為5?6月。水蝸牛發(fā)情的表現(xiàn)為頸部脹大,在大觸角后有白色突出物伸縮活動,同時會不斷排出黏液以濕潤生殖孔周圍。

臺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于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chǎn)于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后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螺殼表面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并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
貝殼中等大,殼質(zhì)薄而堅實。全體呈低圓錐形,高10mm,寬16mm。有5~5.5個螺層,螺旋部低矮,略呈圓盤狀,殼頂尖,縫合線明顯。殼面黃褐色或黃色。體螺層極膨大,其周緣具有一條淡褐色色帶。此外,在各螺層下部靠近縫合線處也有一條顏色較淺的色帶。殼口橢圓形,其內(nèi)有條白色瓷狀的肋。臍孔呈洞穴狀。
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chǎn)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qū),通常棲身于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zhì)薄,呈黃褐色,并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距今,我國養(yǎng)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jīng)濟效益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