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蟲的季節(jié)是夏末秋初。當?shù)厝朔Q竹蟲為“筍蛆”,其實是象鼻蟲在竹筍上蛀洞產(chǎn)的幼蟲。約一星期工夫,啃吃竹筍的竹蟲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發(fā)育成熟后便把藏身的筍尾咬斷,并隨筍尾落地。竹蟲營養(yǎng)豐富,香酥可口,蛋白質(zhì)含量很高,有抗衰老和養(yǎng)顏作用。可以油炸竹蟲、燜竹蟲、椒鹽竹蟲等,口感甘香脆化。因為竹蟲的肚子里都是脂肪,因此焙炒時可以不另放油。當?shù)厝顺灾裣x,既熟吃也生吃。有的在山上捉到肥嘟嘟的筍蛆,擰掉它的頭就放進嘴里,說是越嚼越香。

第二種是原汁原味的清炒竹蟲,這是吃竹蟲的最基本做法,尤其適合那些不敢吃生蟲,但又想嘗到原始風味的食客。這可跟在廣州吃到的很不同,據(jù)介紹,廣州的做法是先將竹蟲用溫水浸熟,這樣貯存一個星期,不用腌,直接烹飪即可。但在廣寧,你絕對不會吃到那些經(jīng)過泡水加工的竹蟲,最新鮮的才最地道。清炒竹蟲,只有些許的蔥絲做調(diào)味品,本來飽滿的竹蟲經(jīng)過清炒之后,仍然保留著比較原始的鮮美。
第三種是燜竹蟲。調(diào)料和味覺都更加豐富一些,當然做法還可以更加多變一些,但是主角永遠是竹蟲,誰都不能搶到它的風頭。跟清炒相比,這種做法會使竹蟲體積縮小,因為體內(nèi)的水分被“燜”了出來,所以外觀上似乎干癟了,但不影響其風味。
第四種是椒鹽竹蟲。據(jù)廣寧碧翠湖酒店的大廚介紹,這是外地游客最喜歡也最容易接受的菜式,當然本地人也是非常喜歡。另外衍生出來的做法如油炸竹蟲、美極竹蟲都有相似的味覺效果,俱是甘香香口、酥脆芳香,而且變成金黃色的竹蟲也最具可觀性,入口咀嚼更有一股特異的蛋白質(zhì)美味,用來下酒的話就更是一絕。據(jù)說廣寧人還流行吃竹蟲的成蟲———象鼻蟲,拿來一起椒鹽,金黃甘脆的一鍋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