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后人過得應該還不錯。于成龍生卒年為一六一七年九月——一六八四年五月,字北溟號于山曾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清朝時山西永寧州人(今天的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他的事跡在四庫全書中也有記載這實在是難得的。他為人清正廉明精明神武是一位出色的官員,于成龍后人也是像他那樣正直。于成龍一生艱苦樸素在江南時,整日吃糙米,喝稀粥,食青菜,終年不知肉味,因此江南人們稱他為“于青菜”。為人作風嚴謹雖然他是大器晚成之人但是一生仕途平坦。

于氏家族中至今都有家族譜可循,在方山縣來堡村,還有70多名于成龍后人,他們勤勤懇懇,淳樸厚道始終不忘祖訓。而且他的后人中也有為官者,而且也是為民做主的清官。在于成龍后人中,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于廷翼曾經也做過官。于廷翼為人節儉,周濟百姓,身上也有于成龍的遺風。于廷翼是于成龍的長子自父親于成龍出仕之后的數十年間,于廷翼悉心奉養祖母和母親代父撫育兩弟,以至成人。他雖然自奉節儉,但在周濟親友族人,以及筑路、修橋等方面,從不吝惜。康熙二十五年,于廷翼把自家的五畝土地捐給了收養鰥寡老病無依者的養濟院。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永寧州連續遭受自然災害,接著又發生瘟疫,米價大漲,于廷翼與族人每月將家中存糧接濟鄉人,名為借給,事后卻將借據付之一炬。
于成龍之后,長孫于準是于氏家族的又一名吏。于成龍的孫子于準很好地繼承了祖父于成龍的清廉遺風,從山東臨清知州,到貴州、江寧巡撫,他為官清廉,大舉善政,康熙曾御書額聯,贊其“愷澤三吳滋化雨,節旄再世繼清風”。于準不僅自己言行上繼承了祖輩清白家風,同時也修訂族規家訓,為后世確立行為規范。康熙四十六年,于準在整理編纂《于清端公政書》的基礎上,總結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風家訓,歷時四年,續修《于氏宗譜》,編訂《于氏族規》22條,《于氏家訓》41條,使于氏族規家訓成為呂梁于氏族人世代踐行的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