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qū)軒轅路,為漢籍史書中記載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國之墟。黃帝故里自漢代建軒轅故里祠以來,歷史有毀有修。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修葺,于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知事許朝術于祠前立“軒轅故里”碑;后又經(jīng)2002年和2007年兩次大的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黃帝故里景區(qū)。黃帝故里是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

黃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qū)軒轅路,為漢籍史書中記載有熊氏的族居地。黃帝故里自漢代建軒轅故里祠以來,歷史有毀有修?!妒酚洝し舛U書》:“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薄吨芄佟罚骸白怨乓杂褐莘e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祠皆聚云。”《漢書·郊祀志》:“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p>
《漢書·李廣傳》:“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碧祁亷煿抛ⅲ骸坝褐?,地形積高,故云上也?!盵1]唐杜佑《通典·州郡部卷第一百七十三》:“好畤本漢舊縣,因古好畤祠為名?;蛟蛔怨乓杂褐莘e高,神明之奧,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焉。好畤縣城在縣南十三里。隋太子莊陵城。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二》:“以雍州積高,神明之奧,故立畤以郊上帝諸神也。”
最早敘述黃帝起源、姓氏及復世系的典籍是春秋(先秦)時的《國語?晉語》:“昔少典娶于有蠕制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百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度濟也,異德之故也”,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姬水位于陜西問省延安市黃陵縣,姜水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答。這是學術界認可度最高的一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