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是一個勇于接受批評和改正的人。孫叔敖作百楚國的令尹,一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最后來吊喪。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了解度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知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又大權獨攬道,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專,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余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屬,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

孫叔敖十分熱心水利事業,主張采取各種工程措施,“宣導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鐘天地之愛,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家富人喜。”他帶領人民大興水利,修堤筑堰,開溝通渠,發展農業生產和航運事業,為楚國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和沮漳河下游等地的水利工程,為千古傳頌。
孫叔敖由于行政、治軍有功,楚莊王多次重額封賞,孫叔敖堅辭不受。他一生廉潔,毫無貪圖之心,為官多年,家中卻沒有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因此受到后人的敬重。司馬遷《史記》中記為"循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