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不挖是因為科技水平不足,挖了可能會損害文物。癡迷于尋找長生不老藥的秦始皇對于死亡之后的居所可謂是煞費苦心的。從嬴政一開始登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計劃在如今陜西驪山北麓修建一個空前絕后的的陵寢,在這底下仿佛是按照現實世界的皇城那樣,修煉了城城垣和宮殿,而且有著規格十分龐大的墓葬以及隨葬坑。如今世界文明的兵馬俑葬坑僅僅只是冰山一角。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座舉世無雙的陵墓規模有多么龐大,結構是多么宏偉,內容是多么豐富。

自秦始皇去世,其陵墓所引發的謎團和想象兩千多年來經久不止。到目前為止,是否打開也是疑問。我國考古政策主張“不主動挖掘帝陵”,一是目前保護文物的技術不到位,二是與“保護為主”的考古工作相矛盾。專家也稱,如今不主動挖掘帝陵是國際共識。
唐昭陵是唐太宗在西安九峻山為自己建造的死后安身之所,先后陸續建了一百多年,是歷代皇陵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帝陵,有“天下名陵”之美稱。昭陵目前也處于不能被發掘的狀態,所以也無法在廣闊的九峻山中找到其確切位置。
籌建和設計昭陵的是出身工程世家的閻氏兄弟,當時朝中的將作大匠閻立德和閻立本,兩人在工藝和繪畫方面造詣頗深。設計陵寢的布局結構時,擺脫歷代舊制,仿制長安城宮城在北的結構,將陵寢放在整個帝陵的最北。
唐乾陵是一座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雙帝陵,是武則天生前為自己和唐高宗李治建造的。位于陜西乾縣的梁山,規模宏大,陪葬豐富引人遐想,其陵墓前的神道上的無字碑更是世界聞名。至今也已一千三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