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象征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命的先驅者;“暴”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海燕》有著深廣的政治意義和象征內涵,作品通過暴風雨即將來臨前的幾個場景,刻畫了象征著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海燕”的形象。這是時代的戰斗的宣言,它預示著革命風暴即將來臨,鼓舞人們積極行動起來,去迎接偉大的戰斗,表現了一種堅強無畏的革命理想主義精神,豪情萬丈,激蕩人心。

《海燕》體現了高爾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征。整首詩以宏偉壯麗的大自然作背景,極力渲染惡浪騰空、雷電交加、狂風怒吼、波瀾壯闊的緊張的氣氛,狀寫出油畫般濃烈、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一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蘊蓄著激越的情緒和諷刺的筆調,這些都具有鮮明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特點,整體上營造了濃郁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氛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在寫作技巧上,《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烏云”“狂風”象征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等等,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空間。

作品還兼用對比、反復、烘托、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進一步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形象的立體感:不是平面地塑造"海燕"的形象,而是同時刻畫了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它們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它們的膽怯、自私和逃避現實,對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執著、不畏強暴和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對暴風雨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所形成的鮮明對照中,一個勇敢無私、樂觀堅定、卓然不群的海燕的形象呼之欲出。

寫“風”“雷”“云”“電”也是為了反襯“海燕”矯健、勇猛的戰斗雄姿和樂觀無畏的革命豪情。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丑,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征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