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劉綏濱是中國傳統武術門派青城派第36代掌門,道號信玄。歷經十余年,劉綏濱在相關主體相關部門和同道支持下,將瀕臨失傳的青城武術發展成了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數十萬青城武術習練者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場“天山武林大會”賺盡看客眼球,猜測和質疑屢見報端。有人問,與會的真是各大門派的掌門嗎?這其中,對于少林、武當的追問最多。劉綏濱說,自己這個掌門,傳承比其他門派要簡單一些。劉綏濱生于東北的一個武術世家,爺爺做過保鏢,父親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批警衛。因為羸弱多病,所以自幼習武。在教過他的師父里面,有多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國民黨軍官。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有媒體稱劉綏濱“掌門”,當時他也沒在意。后來有體育局的領導問:“你這個掌門是誰封的?這應該有個部門認證啊。”師父余國雄于是封劉綏濱為掌門,給了授權書,他和八名師兄弟都簽字蓋章。師父還把他的古劍、拳譜、衣服、印章移交給劉綏濱。不過,盡管劉綏濱稱自己“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門人”,卻無法向上追溯師承超過三代。

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眾多,大的門派又常有不少分支。劉綏濱介紹說:“青城武術如果以中國武術協會的認定來說,只有我師父余國雄這一支。如果以四川省體委的認定來說,則有余國雄、周烈光、陳生一三支”。三支之下,又細分為十多個門派。

目前在四川,還有另外一派稱為青城的武術,掌門人為何道君。劉綏濱和何道君不時有往來,多是活動交流,也曾切磋武藝。他們還曾在成都同一家武館當過教練。“道君為青城武術做了不少事,我們武林中人還是需要團結。”劉綏濱說。

曾經有過輝煌的武術,在功夫之外還包括養生、醫藥等傳統文化元素。不過時下國人對武術的印象,更多來源于武俠文學、影視劇作品。在劉綏濱看來,天山武林大會上,“崆峒派掌門人險敗大力士”的說法,反映出人們對武術缺乏真正的認識。實際上現場兩位切磋了一分鐘左右,大力士已經處于下風,也承認白掌門更厲害。而那些說“不到一分鐘分出勝負”的,明顯是外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