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夏侯徽是被司馬師給勒死的。脖子上的勒痕清晰可見,不過眾人不知竟是司馬師殺死了她。但夏侯徽在臨死前做了最后的反抗,就是將司馬師的玉佩緊緊的攥在了手里。司馬懿跟張春華驚恐萬分,自己的骨肉為了自己不被懷疑竟然殺了自己的老婆!張春華更是害怕,這還是自己的乖兒子嗎?

自己的兒子竟然連枕邊妻子都能殺,她承受不了這種刺激,張春華一口鮮血,病倒直至死都再也沒能起來。而張春華的死,預(yù)示著司馬家接下來將會變成一個屠戮場,司馬家終于大開殺戒。夏侯徽和張春華,都成了權(quán)利欲望下的犧牲品。而司馬師跟司馬昭接下來的黑化,更是讓人覺得無法將接受。歷史上的司馬師沒有這么狠心,而電視劇卻將其渲染成了一個惡魔。

《虎嘯龍吟》中的夏侯徽死因一直是大家討論的一個熱點,在歷史上的夏侯徽是青龍二年遭到鴆殺,不過這個時期的司馬家族并沒有開始謀劃篡權(quán),于是這段歷史被疑。夏侯徽的死一定是激發(fā)了整個司馬府事件的開端。那么應(yīng)該怎么讓夏侯徽死,成為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歷史上夏侯徽的死是被丈夫殺害,其過程沒有詳盡描述,這就給了作者極大的發(fā)揮空間。

在劇中司馬師是一個極其聰慧的女子,并且流淌著曹氏的血脈。其性格并非逆來順受,夏侯徽是有一些傲骨在身上,畢竟身份尊貴。但是后期的司馬師跟司馬昭變的野心勃勃,尤其是在曹叡死后愈發(fā)的膨脹。此時的司馬師已非彼時的司馬師。再加上劇情中司馬昭與嫂嫂感情線的渲染,讓夏侯徽更是成了司馬師必須除掉的一個阻礙。

雖然曹真死了,但是曹叡死后掌權(quán)的曹爽依舊不肯放過司馬懿一家,并且變本加厲。兩個兒子開始奮起反抗,并且覺得司馬氏才是能夠左右魏國根本的人,意圖謀反。夏侯徽是曹家人,即使她沒有私心,在外面的人看來,他既是掣肘司馬懿家的人,也可能是一個通風(fēng)報信的人,在司馬氏跟曹氏勢同水火的局勢中。這種誤會在所難免,這也就造就了夏侯徽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