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的母親周秀蘭在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總機工作,負責整個總機房的維修、服務和轉接。在郎朗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周秀蘭在長達8年的時光里,跟父子倆“分居”兩地,獨自“留守”在沈陽,父親帶著兒子背井離鄉,踏上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包括后來在國外留學、演出,都是媽媽周秀蘭在為他們提供經濟保障,父親郎國任為了讓郎朗練琴不分心,甚至不讓母子相見。

試問有哪個母親能夠忍受與兒子長達8年的時間不見面,明明有丈夫和孩子,卻要過著一個人獨居的生活,不僅負責賺錢養家,家里的瑣事也都她一人承擔,換燈泡、煤氣罐等等都是她一個人干,雖然長期忍受著分離之苦,但郎朗的母親毫無半點怨言,為了彌補母子早年的分離,后來郎朗有了名氣之后,去國外巡演,都是媽媽陪伴在他左右,也為此,郎朗無論在哪里演出,都會為母親預留一個最好的位置,從某種角度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郎朗童年母愛的缺失。
對于兒子,媽媽始終是有遺憾和缺失的,早年她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這骨肉分離的漫長3年,是兒子成長歲月中最天真爛漫的時光,我卻不在兒子身邊。兒子一天天長高的身體,我不能看見,兒子一天天變粗的嗓音,我不能聽見,而最令我痛不欲生的,也正是無法擁抱兒子,不能體會母子連心的溫暖與快樂,而這種缺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郎朗其實一直最想要的就是媽媽能夠陪在身邊,小時候長時間在外學習演出,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媽媽的身邊,讓媽媽好好抱一抱,有一次郎朗回到了沈陽,送給了媽媽一個精致的盒子,說“媽,這是我送給您的禮物,是用我的獎金買的。
當時媽媽打開了盒子,發現里面是一根金項鏈,吊墜是水藍色的寶石,非常漂亮,當時母親看到項鏈之后,哽咽的說:“兒子,謝謝你。你贏得了這么大的榮譽,媽媽該給你買禮物才對啊!”郎朗當時認真的說:“媽媽,我特別想要一個禮物。”媽媽問郎朗想要什么禮物,郎朗眼淚汪汪的對母親說:“媽媽,我就想讓您好好地抱抱我!”聽完郎朗的話,媽媽當時就熱淚橫流,一把將郎朗抱在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