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不是內蒙古,內蒙古和本都屬于蒙古地區。蒙古歷史上曾被匈鮮卑、柔然、突厥、契丹、中多個民族統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滅亡后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范圍。1911年清朝滅亡后,蒙古宣布獨立。

公元11世紀,結成了以塔塔爾為首的聯盟,因此,“塔塔爾”或“韃靼”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宋、遼、金時代,把漠北的蒙古部稱為黑韃靼,漠南的蒙古部稱為白韃靼。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后,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
蒙古國地質結構復雜,山脈多系火山巖構成,土層較厚,基巖裸露,土壤種類以栗鈣土和鹽咸土為主,北部有凍土層,從北至南大體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帶。
蒙古國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海拔最高點為4653米(乃拉姆達勒峰),最低點為553米(呼赫湖),平均海拔為1580米。山地面積77.7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面積40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四分之一;湖泊面積為1.6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
蒙古國的主要山脈有西北-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平均海拔3000米,位于蒙古國西部;杭愛山,位于蒙古國中部,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3000米;蒙古國東部的肯特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勢平緩,平均海拔2000米,被蒙古人尊為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