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誕生于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后,電影事業獲得發展。

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蘇,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2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745余部。2013年全年總票房217.69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18195塊。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酒店里,兩個人為“馬在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論戰。“馬在奔跑躍起時始終有一只蹄子著地。”一個人說。“馬在躍起的瞬間4只蹄子都是騰空的。”另一個人反駁道。兩人爭得臉紅耳赤,于是決定打賭。他們先到跑馬場,想當場看個究竟,遺憾的是馬奔跑的速度太快,根本無法看清馬蹄是否著地。
英國攝影師麥布里治知道此事后,表示有辦法解決。他在跑道的一邊并列安置了24架照相機,鏡頭都對準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系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系到對面每架相機的快門上。
一切準備好了以后,麥布里治讓馬從跑道的一端奔跑過來。當馬經過安置有照相機的路段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與此同時,24架照相機快門也就依次拍下了24張照片。從這條連貫的照片帶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只蹄子是著地的,于是持這一觀點的人贏了這場賭。
而同時,麥布里治偶然快速地抽動了那條照片帶,結果照片中靜止的馬疊成了一匹運動的馬,馬竟然“活”起來了!麥布里治又把這些照片做成透明的,按順序均勻地貼在一塊玻璃圓盤上,做一塊同樣尺寸的金屬圓盤,并貼在照片的位置上,開了一個和照片大小相同的洞,然后用幻燈向白幕放映,并使兩塊圓盤相互反轉起來,這樣,就可以看到馬奔跑的連續動作。麥布里治把自己設計的機器叫“顯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