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海拔1752米,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旅游景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山之一,歷來都是皇家避暑的最佳莊園,也是近代的政治開會場所,歷史文化氣息非常濃郁。

記憶中的廬山是一條路走到底的石門澗。初中學校組織春游,十二三歲的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抵達亂石崚峋的小溪,一直走啊走啊,從日光蒼蒼涼涼走到“如探湯”。把“跳石頭”當作探險,把與青山綠水的近距離接觸當作暫別枯燥學習的消遣,與平常一起玩鬧的伙伴坐在溪邊草地旁,聊著小時候的爬山趣事,看夕陽的余暉將影子拉得老長……
記憶中的廬山是霧氣迷蒙的三疊泉。那是被我們爭取來的高三春游,然而仍逃不了武中“不下雨不春游,不下雪不開美育節(jié)”的定律。雨下的好大,行至途中的大巴一度暫停準備掉頭,車內十七八歲的我們都在祈禱雨快停。我們披著五顏六色的雨衣,如逃出樊籠的鳥兒,在雨里奔跑著,還叫囂要第一個到達三疊泉。雨越下越大,最后封山了,我們沒看到瀑布,只看到幾處泛白的水流,聽到遠處轟隆隆的水聲。但當時大家的頭發(fā)都粘在臉上,而笑容也掛在臉上,眼睛和雨珠一樣亮晶晶的。
這次,二十四五歲的我們,再一次抵達廬山。雖然身邊的人換了幾撥,但就像窺探了人生的大部分一樣,我們將廬山玩的盡興。看到的廬山,與記憶中的廬山,拼接湊合,也可能這仍不是完整的廬山,就像我們的人生還早著呢!
說起這次的廬山行,由我起興,純粹是因為三月時超級迷戀蘇軾,所以想去他去過的西林寺、廬山瀑布看看。沒想到跟蓉兒、許二一拍即合,四月便開始定火車票和住宿,末了,蓉兒的鯉魚也要一起來,四人成行便是板上釘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