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附近交通便利。附近的地鐵站有中關村-地鐵站(地鐵4號線)、海淀黃莊-地鐵站(4號線、10號線),知春里-地鐵站(10號線)。中關村地區目前已經北京三大商務核心區之一,由于由于優良的傳統知名IT企業的入同時北大、清華、中科院的教學科研機構的存在,使這里已經成為北京乃至全國最具科技創新能力的區域之一。隨著中關村核心區的建成實用,這里又具備了作為商務核心區所需要的一系列條件。

海淀區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面積426平方公里,人口224萬。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山地位太行山余脈,林木濃郁;東部和南部是風光秀麗的現代化城區;境內水系119.8公里,水質優良的山泉和面積闊大的湖泊散布各處,水量充盈。
海淀區是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在經歷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萌芽期、1988年成立全國第一家國家級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超速增長期后,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支柱和首都經濟的龍頭,逐步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四大支柱產業,建成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和中關村大街科技經濟帶。1999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批復后,海淀區成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心區和大部分發展區、以及"一區五園"中最大的海淀園的所在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海淀區是著名的文化教育區。作為解放后國家重點建設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區內駐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眾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占全市的79%;駐有中央、市屬及區屬科研單位219個,中國科學院41個研究所大部分均在海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8余萬人,住區兩院院士427人;有中小學286所,每年考入高校的學生均在5000人以上,占全市高考錄取人數的1/4以上。區內科研力量、科學儀器設備、圖書情報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
海淀區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區內名勝古跡眾多,園林風光宜人,旅游資源豐富,人居環境良好。有各類文物點700余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800年前即有燕京八景中的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垂虹,清代形成的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更被稱為"集天下勝景于一地,匯古建絕藝于京華"。近年來海淀區還開發建設了陽臺山、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和翠湖水鄉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