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溫晴”。本文首先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與北平、倫敦及熱帶地方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溫晴”二字,統領全文。

在寫過對濟南的總體感受之后。分別寫濟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寫濟南冬天的山。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遠山,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五段描寫濟南冬天的水。極寫水藻之綠,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寫水“不忍得凍上”,具體表現了濟南冬天的“暖和”。繼而又拓展視野,將天光、山景、水色融為一體,將濟南描繪得明麗多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
第2段用“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過渡,轉到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從上方俯瞰,為我們勾畫了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請閉上眼睛想”一句,引導讀者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著總體結構課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寫山的,第5段是寫水的。“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寫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陽光”“暖和”緊扣了“溫晴”。“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親切,好像在面對面地征求意見;口氣是征求意見,實際飽含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等等。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