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的票房高達33億。一般來說,主導方會占據50%以上的投資份額。聯合出品方一般投資份額較少,有的只是掛名。《紅海行動》背后多達25家聯合出品方,投資份額更顯得僧多粥少,這真是應了一些投資人所說,“好的項目,有機會能投就不錯了,競爭太激烈。”

據每經影視記者獨家了解到,為了讓合作伙伴共享優質產品,博納影業此次讓出一些市場收益,對該片的投資份額不到30%。不過,目前市場上單部電影投資的風險依然較高,惟有少量“爆款”能讓投資方喜笑顏開,《紅海行動》就屬于這類。《紅海行動》熱映期間,有兩家投資方捷成股份(行情,診股)和鹿港文化(行情,診股)公告了對該片的收入情況。
捷成股份對《紅海行動》的投資比例為5%,影片票房21.1億元的時候,捷成股份表示,公司來源于影片的營業收入不低于4000萬元。鹿港文化參投《紅海行動》10%,截至3月5日,該片票房30億元,公司來源于該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7000萬元至9000萬元。
每經影視記者注意到,兩家公司對該片片方分賬比例測算略有不同,但基本在業內公允的30%~35%左右。截至今天14時,《紅海行動》票房已破33億元,以33億元計算,捷成股份來自影片的營業收入不低于6200萬元,鹿港文化來自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7600萬元至9900萬元。
《紅海行動》制片成本5億元。按照目前的收益情況,參投15%,僅影片票房利潤至少約6300萬元,捷成股份、鹿港文化對該片的投資回報率至少達148%、52%。同時,該片在中國內地的版權銷售收入尚未計算在內。參投方都賺得盆滿缽滿,更不用說該片的主導方博納影業。它不僅將按比例分享投資收益,還有發行收入。此外,若如投資人所說,該片真有掛名的聯合出品方,即便沒有實質的商業回報,也收獲了極高的社會效益,這正是優質文化產品的無形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