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前員工們的真實故事:
1.我是2002年06月份進的深圳龍華富士康,當時那個事業群,英文縮寫CMMSG(ComponentModuleMoveServiceGroup),中文全稱:資訊系統整合與服務產品事業群,是富士康眾多事業群中的一個,總經理是簡宜彬。
2.當時的事業處是ESBG事業處,主要是生產HP,IBM,DELL和康柏的服務器產品,我是通過三和人才市場進去的,一開始被分到了倉庫,在倉庫里做一名普通的倉管員,就這樣,我今后的人生就和倉庫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現在還是在干倉庫,可以說我的職業生涯是在富士康倉庫確定的。
3.剛進去的時候說是做成品倉的倉管員其實也就是天天用拖車從產線拉經FQC抽檢合格的成品到倉庫來,然后在倉庫出貨碼頭用PE自動纏膜機把成品外箱纏上PE打包膜,做好防水保護,然后拖到一邊堆放做好標識,再由叉車司機根據交管(交貨管制)出貨安排疊起來裝進貨柜里,出貨到世界各地。那時候也沒有時間接觸到倉庫方面的知識,說白了就是一個倉庫里的物流員,做的都是體力活。倉庫那時候只有一個女孩子,她是一名帳務員,當時10來個人,只有一臺電腦,除了這個女孩子有機會接觸電腦外,再就是我們的倉庫班長和一名副班長,其它人是沒有時間接觸電腦的。因為一上班就要不停地拉貨和搬貨,打包出貨。
4.一開始產線沒有夜班,后來因為生產任務緊張,出貨量大,才慢慢有了夜班,倉庫為了配合生產,也安排了夜班,只是夜班只安排了兩三個人,白班人數還是要多一些,因為白班的工作任務還是要多很多。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我沒有了當初剛進來的激情了,因為在這個成品倉學不到什么東西,除了拉貨搬貨之外,沒有機會接觸到倉庫物料管理,以及帳務處理這一塊,就是在干體力活,當時,除了成品倉的柴油叉車吸引我之外,對于成品倉的其它東西提不起興趣來。我當時很想學開叉車,感覺開叉車是門技術,也感覺他們開叉車很威風,后來我向班長說了我也想學開叉車,班長看了看我說了一句以后會有機會的,后來一直沒有答復我,眼看到身邊的人都去安排學叉車了,還沒有讓我去學(參加富士康廠內叉車培訓),就這樣我在這個成品倉干了差不多二年吧,一直都是倉庫物流員的角色,后來有一次班長開早會的時候說三樓的物料倉要人,到時候要調一些人上去。
5.大家聽了都很激動,三樓的物料倉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倉庫,因為可以接觸到電腦,那時候人人都想去3樓的物料倉,過了幾天,班長在開早會的時候宣布了去物料倉的人員名單,還是沒有我,我當時真的是失望之極,上班的時候提不起一點精神來。到第二天上班開早會的時候忍不住找茬和班長吵了一架,后來申請調到了流水線上,在流水線上干了差不多2個月,在流水線打打螺絲裝裝物料,感覺也不是我想要的,后來在上夜班的時候和一位可以接觸到電腦的QC混熟了,請他幫忙用他的電腦寫了份簡歷,在富士康內部招聘里搜索有人力需求的部門,申請調到了SHZBG事業群(很早之前叫鴻準公司,一個專門研發模具的事業群)的導光板事業處(一個剛成立的事業處)去做倉庫,先后在SHZBG事業群導光板事業處做過生管(試模生管,就是專門安排模具試模的生產計劃角色),倉管,還有物控(物料計劃),一步步成長,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到電腦。
6.到后來資位也從不銓述(就是什么資位也沒有)再到后來的師一,感覺要想升職加薪在富士康真的好難,有的時候你好好干,也不一定會給你升職加薪,因為升職加薪是和你的績效掛鉤的,連續兩年績效是甲第三年才能升一級,如果順利的話基本上是二年升一級,但是很多時候你的績效是達不到甲的,一般都是乙或丙,主管會根據你的崗位重要性來給你打績效,而不是你的表現來打績效,有的時候也要看你跟主管的關系,如果你和主管走得近當然就升得快,打績效都是主管和經理說了算。
7.那個時候剛進富士康的人資位都是“不銓述”也就是沒有任何資位,只能拿最低一級工資,當時分得很復雜,員級分為“不銓述”和“預員一,員一,預員二,員二,預員三,員三”,師級分為“師一(模),師二(模),師三(模)直至師二十(模),師級里有普通師級和模師級(加了一個”模“字是指有做模具技術的師傅),除了資位之外,同時還有管理職之分,副線長、線長、副組長、組長、副課長、課長、專理、資深專理、副理、資深副理、經理、資深經理、協理、資深協理、副總、資深副總、總經理、副總裁、總裁集團副總裁、總裁不歸入等級劃分中(也就是20級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