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放東西的禁忌:不能放活人的東西。生老病死是誰也不可避免的。但因為死亡的種種不可知,人們總是回避,對死亡的說法也盡量避開“死“字。雖然古籍中用不同說法將人的死亡分了等級:“天子死曰崩,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但庶民百姓也諱言死,所以又把“死”說成卒、沒、下世、謝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1.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后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2.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后,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準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兇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制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3.入殮時候的忌諱逝者入殮的時候有很多忌諱。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尸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尸身。入殮前后忌諱貓、狗接近尸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尸。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征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后。
4.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后,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