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首次得名是朝,雖然至今也已有1400多年史,但和秦漢時期就置縣的長垣、封丘、獲嘉以及輝縣的前身共縣、衛輝的前身汲縣和原陽的前身原武和陽武相比,它還是晚得多。史書記載,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取汲縣的新中鄉頭尾二字作縣名,割獲嘉、汲縣二地部分土地置縣,即新鄉縣,此為以新鄉命名之始。
1.縣治所就在新樂城,也就是現在新鄉縣老縣城。在新鄉置縣之前,這一地區的區劃狀況又如何呢?堯舜時期,天下分為九州,新鄉地屬冀州。夏朝時新鄉境時稱寧邑,地屬夏土。殷商晚期,商遷都至沫(今淇縣)后,新鄉地屬畿內(也就是京都直轄區)。
2.周朝武王滅商后,將京都畿內分為邶、鄘、衛三國,新鄉地屬鄘國。據民國12年《新鄉續志》記載,鄘國都城位于現新鄉縣代店店后營村周圍。春秋時屬衛,“踐土之會”后,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新鄉地屬晉。戰國時,韓趙魏三國分晉,新鄉地屬魏。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全國為36個郡,新鄉地屬三川郡。
3.漢高祖二年,置河內郡,新鄉地屬河內。漢武帝時,在汲縣之新中鄉(今新鄉縣張固城村附近)置獲嘉縣,為今新鄉縣境建縣級治所之始。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新中鄉在當時雖然只是汲縣的鄉邑,但是根據學者們的研究,“新中”這個地方早在殷商時期就是一個相對繁華的城市聚落。這也是漢武帝能在此設置獲嘉縣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為此后隋代設置新鄉縣打下了基礎。自此以后,新鄉一直地屬獲嘉,隨著獲嘉歸屬的變化而變化。至隋開皇六年,開始以新鄉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