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制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后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意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后,法國(1189)、意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后建廠造紙。
1.中國唐朝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11世紀以后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后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2.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于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后,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后,改變了原來只有修道士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后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