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對應的,中國古代各朝代的文學形象也不盡相同,其中以《唐詩》最為著名,《唐詩》中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杰出的詩人,如李白、白居易等,而《唐詩》中又有與李白齊名的杜甫,這在后世又是什么呢? 您可以閱讀以下介紹中的內(nèi)容。
杜甫被后世稱為詩圣: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和另外兩個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不同,杜甫和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因其對中國古典詩歌影響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
由于杜甫詩歌大多與時事有關,故其詩亦稱“詩史”,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篇。 作為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始終心系蒼生,胸懷大志,而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他又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他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詩歌里。
不過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著名的《飲中曲》,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放干云。 以儒學仁政為核心的杜甫,有著“先堯舜,后堯舜”的宏大志向。 盡管杜甫在世時聲名不大,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保存下來的詩大約有1500多首,其中大部分是在《杜工部集》中。
的確,才華橫溢的杜甫也曾對官場情有獨鐘,因《大禮賦》而被唐玄宗賞識,留在集賢院。 唐肅宗在安史之亂后又授左拾遺,但不久即被貶至華州,對當時的時政十分失望,最終決定離鄉(xiāng)背井,四處游蕩,在此期間寫下了大量杜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