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元素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一元二次方程,現在基本上讀過初中的人都能輕松將此方程解答出來,但是如果是在古代這樣的算式是很難解答出來的,而這個時候就出現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李治,同時也是天元術的主要貢獻者,解出了這個讓人頭疼的方程式。
天元術的演變過程

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天元術,并且數學家王孝通創造了一種“帶從開立方”的解答方法,到了北宋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叫做賈憲的數學家創造了“增乘開方法”并且提出了“開方作法本原圖”,再后來秦九韶極力推廣“增乘開方法”成為了任意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方法。
后來數學家李治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寫了一本《測圓海鏡》的書,其中列舉了很多種天元術的解決方法,但是《測圓海鏡》寫的過于高深和專業很多人都難以看明白,所以李治又寫了一本比較淺顯的《益古演段》,把常見的天元術從簡到難依次編寫出來。
一直到現在李治所編寫的《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兩本書都是有關天元術的計算方法保存下來最原始并且最完整的著作,這個時候還只停留在只有一個未知數的時期,后來開始出現四個未知數的高次方程組,這個時候朱世杰編寫出了《四元玉鑒》,解決了如何去除高次方程組的未知數問題。
這個時候天元術已經基本形成了,后來清代藏書家鮑延廷印的《知不足齋叢書》中收集了后人學習天元術的基本內容,并且數學家焦循和李銳共同編寫了《天元一釋》和《開方通釋》,后來這兩本書非常清晰明了的介紹了天元術。
后來天元素和現代方程論終于融合成了一體,也就是我們現在演算多次元方程的根本來源,天元素的形成對于整個世界的數學發展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看,據西方歷史介紹,他們的多次元算法的演算比我們晚了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