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些人他們的在人生的路途上還是會看明白很多的事情的,特別是的有些人他們會選擇佛門來為自己贖罪,然后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解脫,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舒心,那么皈依佛門的話都會有什么樣的禁忌呢?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真正皈依三寶的佛弟子,應當奉行八正道,及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以增長智慧;禮佛敬僧,以培植福慧功德。皈依后,要以佛法來規范身心,堅固信仰,變化氣質,把過去的貪心化為喜捨,把瞋恨化為慈悲、把懶惰懈怠化為勇猛精進,把消極悲觀化為積極樂觀,并進而求受在家五戒、八關齋戒等,來提昇自己的信仰層次,并植下趣向菩提的種子。
皈依后我們又應當注意哪些事項呢?
1、我們還要注意的是,三寶是一體的。有些人會說:我只想皈依佛,卻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這樣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然,對佛陀產生信仰而發心皈依,也會起到相應效果,恐懼或顛倒妄想時念念佛,也能使我們遠離恐怖。但若想解脫生死,依靠的則是佛法,同時,也只有學習教法之后,才能深刻認識佛陀所代表的深廣內涵。若只皈依佛而不依教奉行,就像病人雖然相信醫生,卻不肯吃藥治療,醫生亦是無能為力的。
2、也有些人覺得:佛法的道理很好,但我只想皈依法,學習法,卻不想皈依佛和僧伽,這同樣是不行的。若對法的信仰非常徹底,必定會皈依佛寶和僧寶。不皈依佛,不皈依僧,只能說明我們對法的信任程度有限,如是,便不可能全身心地依法修行,收效自然也就甚微了。
3、還有些人,愿意皈依佛,皈依法,卻不愿皈依僧,這類二寶居士也有不少。須知,皈依僧并非皈依某人,而是皈依整個僧團,尤其是賢圣僧所具備的清凈無漏的品質,這才是究竟皈依處,也是皈依佛、皈依法所要達到的目的。若不能對此生起猛利的信心,又如何于自身成就這一品質?同時,修行必須親近善知識。雖然皈依僧不是皈依某個人,但落實于修學實踐,仍須親近具體的、一個或幾個善知識,否則便無法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隨法行。
4、此外,皈依時應發心并觀想。皈依的發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發心,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個人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應的,皈依體也分為上、中、下三等。發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體,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