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30字,概括下來也很清楚明白。

1、相傳戰國,楚國人民懷念投江自盡的大夫屈原,將糯米等投入江中保護他的尸身,后來演化為端午節。
2、端午節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后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4、端午節資料50字: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5、端午節的由來50字: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荊深感痛惜的人們紛紛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他,此后逐漸演化為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