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羅森塔爾又稱為皮格馬利應(yīng),即教師的自我期望效應(yīng)。源于一次實驗,實驗者通示教師哪些學生有天賦,致使教師對這些學生付出格外的關(guān)注,而教師的行為也傳達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期許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2、羅森塔爾效應(yīng)又稱教師的期望效應(yīng),即成績差的學生,只要老師看好他,并鼓勵他,他就是可以學的很好,有很強的上進心的!
有一位名叫羅森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一個問題:研究變理學的人,可能為研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把研究結(jié)果“污染”了。他設(shè)計了一些實驗,試圖證明實驗者的偏見會影響研究結(jié)果。
其中有一項實驗是這樣按排的:他讓大學生用兩組大白鼠做實驗,主持實驗的人告訴大學生們說,這兩種大白鼠品種不一樣,一組是十分聰明的,另一組特別笨。事實上這兩組大白鼠沒有什麼差別,而大學生們都相信,實驗結(jié)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學生們讓這兩組大白鼠學習走迷宮,看看哪一組學得快。
結(jié)果他們發(fā)現(xiàn),“聰明”的那一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組學得快。他推測說,這有能是由于實驗者對“聰明”的動物和藹友好,對待“笨”的動物粗暴而造成的。上述情況為什么會發(fā)生呢?用心理學的術(shù)語來說就是因為人們的頭腦中事先就存在著一種定勢,定勢又作何解釋呢?這需要從頭說起。定勢也可以說是一種心向,是指在對某一刺激發(fā)生反應(yīng)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的某種意向。比如你聽別人說過,張某近來對你很不滿意,那么你在遇到他時,即使他沒有說一句對你不滿的話,你也會體驗到一種不自然的感覺。如果你聽別人說這個人專會挑別人說話的毛病,那么你在同他講話時,就不如平時講話那樣流利。這就是因為事先你的腦子里存在著一種趨勢,由于這種趨勢的存在,使你的反應(yīng)同平時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