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三省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省會分別是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東北三省地處我國東北部地區,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明朝以后又俗稱“關東”,清朝時期至今稱為東三省。

最早把東北載入典籍,當推《尚書·禹貢》,把遠古中國劃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蓋今遼寧省西部地區;青州則把今遼寧南部主要是遼東半島置于州的轄境之內。九州為大禹治水后所設,而舜又析九州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東北為幽州。又有《左傳.昭公九年》記載,周宣王宣示東三省主權:“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東三省,早在清朝就存在了。滿清把東北視為龍興之地,不讓關外漢人進入,和現在的三省名稱一樣,都是黑龍江,吉林,遼寧。清朝全盛時的黑龍江,包括現有區域及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河)以北;吉林則除現有區域外外加烏蘇里江以東及庫頁島,遼寧和現在轄區面積差不多。
1907年,東北改制,清廷正式將原屬將軍轄地的奉天(盛京)、吉林、黑龍江設為行省,各省任命巡撫,并置東三省總督一員。至此東三省成為正式名稱,同時也稱之為東省地區。盡管后來有東四省、東北九省、東北四省區等說法,但“東三省”或“東北三省”是最流行的,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契丹,女真,漢族,蒙古等中華民族同胞自古繁衍生息于此,民族團結和睦。
東北三省是我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東北毗鄰華北,有京、津等大都市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