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中,馬排名第七位。在十二地支中,馬屬午,正是樹木旺盛、萬物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時刻,每當此時,馬便四處奔跑嘶鳴,故又稱“午馬”。

1、馬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極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在祖先們在世界觀里,已經(jīng)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周易》中說“乾為馬”,馬便成了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fā)達代名詞。
2、由于《周易》的演繹,馬的形象便脫離具體形態(tài)而提升為一種抽象精神,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嚴、健康、善良、遠大、原始、生生不息……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總結(jié)的那句中國人代代流傳的最響亮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的,這匹由我們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龍馬,雄壯無比,力大無窮,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風御雨,不舍晝夜。
3、馬還代表了一種獨立不羈的形象,是人們自由精神的寄托。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是人們所向往的境界;神采駿逸,龍馬精神,是中國人所崇尚的一種精神。正因為如此,馬便成為人們最喜歡描摹的動物,古人常將馬畫成龍。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說:“古人畫馬……皆螭頸龍體,矢激電馳,非馬之狀也。”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也稱古人畫馬“逸狀奇形,實亦龍之類也。”詩圣杜甫愛詠馬,他也把良馬比喻成龍,有“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的名句。
4、馬還是威嚴與武力的象征,歷代的帝王將相都很愛馬,歷史上流傳著許多人與馬的動人故事,如項羽的烏錐馬、關(guān)羽的赤兔馬、唐太宗的六駿馬、薛仁貴的白馬等,名駒因名人乘騎,相得益彰。相傳唐太宗生前很愛馬,他曾廣泛征集天下名馬,他還下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把自己在開國重大戰(zhàn)役中的所乘的六匹戰(zhàn)馬,用浮雕描繪列置于自己陵前,俗稱“昭陵六駿”。“昭陵六駿”造型優(yōu)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成為我國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shù)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