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關帝廟位于太原市中心城區。坐北朝南而建,北鄰羊市街,南面山門正對廟前街(因大關帝廟而得名)。之所以叫大關帝廟,是因為該廟是眾多關帝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大關帝廟具體修建的年代已無從考證,據考古證實現存建筑為金元基址上的明代、清代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廟為南北二進院落布局(東院三代殿和娘娘殿正在修繕當中),在建筑群的中軸線上,依次坐落有山門、崇寧殿、春秋樓三座建筑,山門兩側分別為鐘鼓樓。
關羽以其“忠、義、勇、武”名垂千古,多個封建王朝對其賞封。宋哲宗封其為“顯烈王”,元代加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神宗加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清順治皇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
儒釋道三家也分別尊其為神,儒家將其與“文圣”孔子并稱為“武圣”,中國佛家將其尊為“珈藍菩薩”,道家尊其為“關圣帝君”,老百姓更是尊其為“關老爺”奉為“武財神”。這在我國民間神祗中是獨一無二的。
在關老爺的老家山西對其的信仰更甚,從關帝廟的數量就可知道關羽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明清時代為關羽崇拜的極盛時期,可謂“褒封不盡,廟祀無垠”。清道光年間,太原城內就有關廟27座,保留至今的仍有5座。
校尉營關帝廟是現存關廟中最古老的一座。相傳建于宋代,分為前后兩院,前院有山門、鐘鼓樓、配殿、獻殿和大殿組成,后殿為寢宮。十字歇山式鐘鼓樓,矮而雄,懸山式五間正殿,寬而幽,綠色琉璃瓦裝飾殿頂。殿內原有關羽坐像,1951年6月拆除。
后院寢宮有關羽夫妻坐像(已毀),旁有12尊尚樂侍女,手執笙、笛、管、鼓、鈸、三弦、琵琶等樂器及二尊類似指揮者及管理人員塑像,面部豐滿,比例勻稱,高1.5米,宋人裝束,衣紋深邃重疊,飄帶左右盤旋,系元代作品。1964年移入晉祠,暫作叔虞的侍者。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在修繕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