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臉蟲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抱住別人臉的寄生蟲。抱臉蟲不僅恐怖而且非常的惡心,從異形繁殖出。第二次異形事件中,蕾普利在氣閘艙將異形皇后推出蘇拉克號飛船,原以為大功告成,沒想到皇后抱臉蟲已經潛伏在飛船內部,藏得很隱蔽,身邊還有一只普通的抱臉蟲作為保鏢。隨后皇后抱臉蟲用酸血腐蝕了蕾普利的睡眠艙,將異形皇后胚胎植入蕾普利體內。等飛船墜毀在狂暴161監獄所在星球,第三次異形事件開始了。

如果說起抱臉蟲,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半衰期中的獵頭蟹,不僅形態相似,而且侵入人體的方式都是相仿的。不同的是,獵頭蟹明顯減少了抱臉蟲張牙舞爪的觸角,身體更加肥碩,看起來攻擊性比較小,敦厚老實,在最近《半衰期:艾利克斯》的VR演示中,甚至能看到獵頭蟹的身體充滿彈性,軟趴趴的,手感應該比瘦骨嶙峋的抱臉蟲好得多。
也正因如此,獵頭蟹的存在更像一個吉祥物,而非一個恐怖的敵人,這也是現代游戲對生物機械化用的一個特點:更加的接地氣,失去了宗教一般的莊嚴肅穆。(現在的獵頭蟹,完全就是一個隨意把玩的吉祥物)
盡管Warframe這款網游已經是運營了7年的老游戲了,但筆者認為其優秀的造型設計依然值得拿出來好好品味。玩家在游戲中操控的戰甲按照設定就是病毒肉體長成的軀體,其形態也完全不是一般機甲的工業感,而是生物組織特有的粗糙與扭曲。與此同時游戲中一大派系感染者控制的區域就是活脫脫的活體飛船,無數敵人的血肉與意識組合在一起,成為巨大的戰爭機器。
要說生物機械的巔峰境界,還要數戰錘40k的泰倫蟲族。不斷地吞噬、毀滅,劫掠一個又一個的星系,毀滅一個又一個文明,不斷進化。鋪天蓋地的蟲族士兵與遮天蔽日的生物戰艦,是人們對于生物科技發展的最極端的想象;種群細致的分工,達到極限的肉體強度使得以肉身進行星際旅行,發動星際戰爭成為可能,在此時,生物機械已經是近乎玄幻的存在了。
盡管游戲史上借鑒生物機械風格的游戲有很多,但我們能夠發現,這種獵奇的表現手法在許多作品是居于次要的,作為一種陪襯或是一個補充;另一方面,一些以生物機械為主體的游戲沒能走入大眾視野,畢竟畫面太過下飯,游戲的受眾就必然會減少,這也說明,生物機械風格的游戲總會是小眾游戲,敢于在上面下血本,是要有一定的覺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