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仙的特點:頭部和前胸背板大多有明顯突出的分叉角,形似犀牛角,故得名犀牛甲蟲,獨角仙多分布在熱帶地區,在朝鮮、日本等地也比較常見,獨角仙除觀賞價值外,還可入藥治療疾病,入藥者為雄蟲,夏季捕捉為宜,用開水燙死后晾干或烘干備用,中藥名獨角螂蟲,有鎮驚、破瘀止痛、通便等功效。

獨角仙,學名稱雙叉犀金龜,又稱兜蟲,體形大而威武,獨角仙在中國一些地方較為常見,數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獨角仙可作觀賞,是常見的寵物,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獨角仙不包括頭上的犄角,其體長就達35-60毫米,體寬18-38毫米,呈長橢圓形,脊面隆起,且呈拱出狀,體表顏色多為深棕褐色,頭部較小;觸角有10節,其中鰓片部由3節組成,雌雄異型,雄蟲頭頂生出末端雙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中央生出末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較滑亮。
獨角仙在某些地方是常見的一種大型甲殼蟲,比如說臺灣。是臺灣較大的一類甲蟲。為昆蟲綱-鞘翅目-犀金龜科甲蟲。獨角仙為益蟲也可以是害蟲,適當的數量不會造成森林的破壞;而數量過多的話,成蟲會對樹木造成嚴重的侵害。獨角仙有著雄壯有力一只獨角而著稱,因其角的頂端分叉,在中國學名為雙叉犀金龜,俗稱獨角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