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也因為這場禍亂,促使李隆基提前成為了太上皇,讓他在寂寞冷清和痛苦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那么,李隆基之后的皇帝又是誰呢?

唐國強飾演的李亨劇照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李隆基三子李亨。李亨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稱帝后,再回到長安的皇帝,所以也可以說是安史之亂提前讓他登上了帝位。
738年,李亨被冊封為太子,只是他的太子之路走得頗為艱難。從他一登上太子之位,就受到李林甫等宰相的威脅。他經歷了兩次大案以及兩次婚變,使得李亨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蒙受了巨大的創傷。此后多年,他依舊與宰相集團明爭暗斗,直至安史之亂的發生,使得李亨有了反擊的機會。
安史之亂發生后,李亨奉命平叛。在長安淪陷前,李隆基倉皇出逃,在馬嵬驛站發生了馬嵬兵變。有人猜測,這是李亨策劃的一場政變,誅殺楊貴妃,將矛頭直指李隆基,但最后卻沒有危及李隆基,他們父子倆至此分道揚鑣,一個入蜀,一個到了靈武。
756年,李亨在靈武的城樓上舉行了登基儀式,正式登基稱帝。此后,他舉起平叛的大旗,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失地,使唐朝得到復興。
之后,李亨寵愛張皇后,縱容張皇后敢于政事。而張皇后與李輔國矛盾加劇,終于招致禍起蕭墻。762年,李亨在宮廷政變中受驚,導致病情加重去世,時年五十一歲。
唐明皇李隆基的父親是誰
李隆基的父親是唐睿宗李旦,在他的一生中,曾兩度稱帝,兩度禪位,稱帝之路頗為坎坷。下面,我們一起去看一下李隆基之父,李旦的簡介吧。
駱達華飾演的李旦劇照
李旦是武則天最小的兒子,他曾兩度讓天下,第一次是讓給了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在李顯被廢后,武則天因還無力稱帝,于是就將李旦立為帝。但李旦即使稱帝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他沒有任何的權利,有的只是表面的皇帝的尊嚴。等到時機成熟后,武則天就露出了改朝換代的意愿。為了自保,于是李旦就主動請求母親登位。于是武則天改唐建周,而李旦也從皇帝成為了皇嗣。
第二次讓位,李旦讓給了自己的皇兄。李顯被武則天接了回來,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生命危險。為了保護兄長,也是為了給自己組建勢力團體的時間,所以李旦主動讓出了繼承人的身份。
李顯登基以后,韋氏集團把持朝政。至李顯被韋后毒死,妄圖臨朝稱制,李旦之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誅殺了韋后,幫助李旦重登了帝位。
后來,為了求得政治的穩定,又在短時間內將帝位傳給李隆基。只是,李旦在傳位之后,仍然握有實權。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一直在李旦面前說他的壞話,讓李旦對李隆基不滿。于是,李隆基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包圍了公主府,也圍困了李旦。至此,李旦徹底失勢。
716年,李旦病逝,時年五十五歲。
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是誰
李隆基是大唐第六位皇帝,作為皇帝總是會為了江山社稷考慮儲君的人選,以穩定民心。而立太子的過程總是不會那么的順利,因為有冊封就會有廢黜。那么,李隆基有哪些太子呢?
劉燦飾演的李亨劇照
李琮是李隆基的長子,可惜他英年早逝,李隆基就追封他為靖德太子。與李琮一樣,是死后追封的還有李隆基的第六子李琬。當然,這樣追封而得的太子沒有任何的實權,只是一個名號而已。
715年,李隆基冊封他的次子李瑛為皇太子。李瑛初名李嗣謙、李鴻后改名為李瑛。李瑛之母趙麗妃,在武惠妃進宮之前很受李隆基的寵愛。在武惠妃進宮后,包括趙麗妃在內的多位嬪妃相繼失寵,因此李瑛等皇子頗有怨言。
武惠妃的女婿明白武惠妃的心思,常常暗中觀察李瑛的行為,并向武惠妃進言。于是,武惠妃在李隆基的面前誣陷李瑛勾結黨羽,意圖對她及其子不利。李隆基聽后龍顏大怒,于是將包括李瑛在內的三子廢為庶人,并賜死。
在李瑛死后,李隆基就冊封第三子李亨為太子。從李亨738年被冊封為太子,到756年,趁安史之亂登基為帝,在這漫長的近二十年的時間里,李亨的太子之位做得十分不安穩。自從他成為太子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受到宰相勢力的威脅,一直與他們明爭暗斗。他曾遭受兩次大案和兩次婚變,這讓他遭受了極大的精神沖擊,以至于華發早生。
李隆基的兒子中,被冊封為太子的有四人,其中兩人是死后追封,徒有虛名。
唐明皇李隆基晚年真的很悲慘嗎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他開創了開元盛世,使唐朝空前繁榮;也是他寵信奸佞,使唐朝出現了中衰的跡象。那么,這樣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他的晚年又是怎么樣的呢?
李隆基畫像
李隆基的晚年是十分凄慘的,他在一片灰暗和絕望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隆基在鏟除太平公主,掌握實權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選賢任能,提拔賢才,整頓吏治,使大唐呈現出了勃勃的生機,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安定,大唐空前繁榮。
可惜,李隆基在開創了一片盛世之后,開始逐漸懈怠,沉溺于享樂之中,將許多直言進諫的賢臣良相罷免,而任用諂媚的小人。他還將楊玉環召入宮中,因寵信楊玉環而提拔楊玉環的家人。楊父一招得勢,就在朝堂中興風作浪,使朝政出現了混亂,進而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