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犀牛是五種犀牛中最小的一種,也是比霍恩德犀牛中唯一的一種,最大重量不超過1噸,是普通犀牛的一半大小,它最大的特點是鼻子上方有一對大小不一的角,所以也被稱為亞洲比霍恩德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的形態(tài)特征

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上最小的犀牛。甚至公犀牛最大體重也只有1噸左右,體長不到315 cm,幾乎相當于家里的一頭牛。但和其他犀牛一樣,全身都是灰色或淺棕色,到處都是皮膚褶皺,尤其是四肢和頸部。
蘇門答臘犀牛在野外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全身有紅棕色的粗毛,稀疏,但童年時極其濃密,就像史前的毛犀一樣,這也是犀牛身上極其罕見的性狀,所以有人懷疑是毛犀的后代。其次,蘇門答臘犀牛也是唯一擁有雙角的犀牛物種,所以它最明顯的特征是鼻子上方有一對犀牛角,前端長而粗,后端只有大犀牛角的一半長。
蘇門答臘犀牛的生活習性
蘇門答臘犀牛是典型的獨居動物。雌性和雄性都有自己的領地。像樹穿山甲一樣,雌性一般領地相對較小。雄性最大的領地可以占50平方公里,而雌性只有15平方公里左右。它們覓食的地方一般離棲息地幾公里,所以領地互相重疊。基本上即使公犀牛見面后,也不會有太多的沖突和交流,只是會挖坑,互相交流。
蘇門答臘犀牛被稱為世界上聲音最大的犀牛,因為它平時幾乎不停地發(fā)出聲音。有三種典型而常見的叫聲,一種是持續(xù)一秒鐘的“咦”聲,另外兩種是露脊鯨之類的鯨魚和尖利的口哨聲。他們通常需要吃至少50公斤的食物,包括水果、樹枝、嫩葉等。但目前它像白犀一樣即將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