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和農歷的區別:算法依據不同:公歷是以地球繞太陽運動作為根據的歷法,而農歷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定的。2、周期不同:公歷以地球繞太陽一周(一回歸年)為一年,一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積累4年共有23小時15分4秒。

而農歷把月亮圓缺循環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循環一次,即一個朔望月,周期是29天12時44分3秒。陰歷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這樣的算法一年總共有354天。3、位置不同:一般在日歷上,公歷時間在上面,農歷時間在下面;而且公歷日期是羅馬數字,而農歷是大寫數字。
公元,即公歷紀年法,是一種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種歷法——《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農歷是以華歷(陰歷)為基礎,融合陽歷成分而成的一種歷法。所以我國的農歷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歷,而是陰陽合歷。農歷是陰陽歷的一種,在民間通常被錯誤地稱作陰歷。
公歷和農歷的轉換;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換陰陽歷的公式。不過由于月球轉動的不穩定不規則,因此無公式可尋,也就是說公歷和農歷的轉換沒有計算方式,這也是古代中國每百年必改歷的原因。
公歷和農歷一般每隔十九年陽歷陰歷同一天。不管是陰歷的月還是陽歷的年,它們的準確天數都不是整數而是小數,陰歷和陽歷19年中的天數還有微小的差別,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小數也變成了大數,從而出現了不重合的這種現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么提前,要么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