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不管是多大的小孩子或者是年輕人過生日,都可稱之為“壽星”。壽星名又叫老人星,南極老人,即船底座α星,南部天空一顆光度較亮的二等星,亮度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極最亮的星。

壽星在夜空中能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光,應了人壽長久的意愿,因此備受人們的歡迎,《警世通言》還中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更加讓人們相信供奉這位神仙,可以讓人們健康長壽。由于道教養(yǎng)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fā)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是碩大無朋的腦門。這是山西永樂宮壁畫,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
壽星的大腦門,也與古代養(yǎng)生術(shù)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長生不老。
壽星,在中國古代,是指天上的“福、祿、壽”之后來,基于“人生七十稀”的理念,人們?yōu)榱讼蚶夏耆速R壽,就在老人年屆七十后及壽誕時,稱老人為“壽星”;再后來,人們?yōu)榱吮硎鞠矐c,延伸了其概念,在為年輕人做生時,可稱其為“小壽星”;這個稱呼就沒有年齡的限制了。
壽星古代神話中的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本為恒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后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明朝小說《西游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征。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征長壽。民間認為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