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嘯發生于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地處安達曼海。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代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而不巧的是,印尼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頻繁遭受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2004年印度洋海嘯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印尼就是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印尼海嘯多發海域是平原,人口密集,而且印尼海嘯預警機制落后,民眾防災自救意識缺乏。自從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以來,印尼曾在多個海域安放了22個海嘯探測器。但是,由于設備腐蝕生銹、缺乏財力維護以及遭到人為破壞等原因,這些設施目前均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反觀日本預警機制反應快,加上日本海嘯區域有山,可以避難,所以傷亡人數較少,2011年日本地震引發海嘯,遇難人數11232人,失蹤人數16361人,共計27593人。而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