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發源地河南南邊桐柏山峰頂超白頂西北側谷地和終點站在江蘇揚中市三江營,主流流過河南省4102、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四省,總長1000千米,總起伏兩百米。

黃河舊稱淮水,與湘江、大河和濟水合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黃河起源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中西部的桐柏山峰頂超白頂西北側谷地,點在江蘇揚中市三江營。主流流過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四省,黃河主流能夠分成上下游、中上游、中下游三一部分,中渡下列至三江營為中下游入水流道,長150千米,約長1000千米,路面起伏約6米,三江營之上水域面積為16.46萬公頃。總起伏兩百米。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和山東省五省,水域面積約為27萬公頃,以廢黃河為界,全部河段分為黃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體,水域面積各自為19萬公頃和八萬平方千米。中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是中國水利部直屬機關淮河流域水行政部門主管機構。
在歷史上的淮水是一條獨流入海口的江河。在商朝的甲骨文字和西漢的鐘鼎文里就會有“淮”字出現,在歷史上,黃河與湘江、大河、濟水合稱四瀆,是獨流入海口的四條江河之一。
秋春時的自然地理經典著作《禹貢》記述:“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東入宋建”。古黃河在盱眙縣往西大概與今黃河類似,至盱眙縣后折向東北地區,經淮陰往東,在今漣水縣梯子關入海口。那時候黃河并沒有洪澤湖,主流河道也較寬深,沿淮無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