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為填倉節,別名添倉節、天蒼節,聽說是倉腹黑王爺的生日,填倉節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式節日。說白了填倉,便是鋪滿糧倉,寄予著大家針對明年谷物大豐收的美好心愿。

填倉節,為每一年正月二十五,聽說是倉腹黑王爺的生日,它是中國民間一個代表新春五谷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楷音亦稱之為“天倉節”,民俗有老天爺倉與小天倉之分。陰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爺倉,是民俗的傳統式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資源或祭磨神。說白了填倉,意思是鋪滿糧倉。
古時候,填倉節是一個莊重的節日。每每節日來臨,民俗親朋好友來往,美味盛餐,醉飽方歸。宋朝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會有那樣記述:“正月二十五日,別人市羊牛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每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我國北方地區民俗必須過填倉節。在華北地區鄉村,還廣為流傳那樣一句俗語:“填倉填倉、小米手機干飯雜湯面。”這一天要吃熱騰騰的小米飯,細條滑韌的雜湯面,祝賀節日。由此可見北方地區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勤儉了。
有關此節有一傳說故事,流傳在很久以前,中國北方碰到年年大旱,赤地千里,顆粒未收。但是封建社會君王不管不顧黎民百姓好歹,同以往一樣,橫征暴斂,弄得叫苦不迭,餓殍遍野。就說有一個看管糧庫的官員,親眼看到這一慘景,于心何忍,便將糧庫開啟,救助了老百姓。他知道這違犯了王法,皇上決不能寬恕他,因此他讓老百姓把谷物運出后,就放把大火堆庫房燒了,自身也活生生殺死。這件事情產生在正月二十五日。之后大家為了更好地留念這一善心的官員,重補被燒毀的“天倉”,因此相沿成俗,這一天便變成“天倉節”,之后變成填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