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電子琴標準:88鍵電子琴整體總寬為 1215—1235mm;白鍵前端長短為50—52mm,黑鍵(鍵桿上的預制構件)長94—96mm;黑鍵(上端)表層總寬為9.5—10mm,前端開發高寬比距白鍵表層為11.5—12mm。白鍵與黑鍵通稱為鍵桿,白鍵稱之為白鍵桿,黑鍵稱之為黑鍵桿,他們又被稱作鋼琴鍵、琴首、毽子,是電子琴的演奏一部分。白鍵與黑鍵在電子琴上有多少,是伴隨著電子琴的音區范疇與吉他琴弦的音名而明確的。

電子琴(意大利文:pianoforte)是酉洋古典樂曲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譽。由88個鋼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材料弦琴板構成。意大利人巴托羅蜜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創造發明了電子琴。在我國電子琴標準:88鍵電子琴整體總寬為 1215—1235mm;白鍵前端長短為50—52mm,黑鍵(鍵桿上的預制構件)長94—96mm;黑鍵(上端)表層總寬為9.5—10mm,前端開發高寬比距白鍵表層為11.5—12mm。
鋼琴音域范疇從A0(27.5Hz)至 C8(4186Hz),基本上包攬了樂音體系中的所有樂音,是除開管風琴之外音區較廣的傳統樂器。電子琴廣泛用以演奏、重奏、伴奏音樂等表演,編曲和排演歌曲十分便捷。演奏員根據按住鍵盤上的鋼琴鍵,觸動電子琴里吐司面包著絨氈的小木錘,進而敲打不銹鋼絲弦發出聲響。電子琴需定時執行的保養,來確保它的音質不會改變。
電子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帶動琴槌以敲擊吉他琴弦。從十八十世紀至今,在歐州及英國,電子琴一直是最關鍵的家中鍵盤樂器。電子琴起源于歐州,十八世紀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創造發明的一種相近當代電子琴的電腦鍵盤式傳統樂器,現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時間。電子琴初次出現于1709年,在那時候是一種既繁雜又價格昂貴的傳統樂器,僅有皇家和皇室才還有機會觸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