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民間傳說中的一位女神,她保佑著出海的人的安全,如果有人落水,媽祖就會出現并施救。那么,你知道拜媽祖廟要注意什么,帶什么供品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宗教文化介紹的媽祖文化吧!
哪些人不能拜媽祖廟

1、只要是誠心拜祭,除了以下幾種人,都可以拜媽祖廟的。不過,如果不誠心的話,如果你是無神論者,那么即使你是富豪官員,媽祖也不會歡迎的。
2、不孝之人,都說百善孝為先,佛祖是不會保佑一個連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管不顧的人,更別提這個人還會積德行善,一個不懂得孝道的人是大不善,父母就是自己的佛,為何不拜,而進廟拜菩薩,這種人佛不但會恥笑你還會盡快報應你。
3、無道德的人,其實做人的底線和原則應該就是仁義,如果說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在社會上不講誠信,坑蒙拐騙忽悠別人,人品很差的人,一旦遇到災難心中有鬼,進廟燒香拜佛,這種人燒再多的香也會遭到佛祖報應。
4、壞事做盡卻不知悔改,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壞人做的所有惡事,神靈的心中是一清二楚,這樣的人去拜佛不僅無用,而且還臟污的圣潔之地,古人云:“過能改,歸于零,倘掩飾,增一辜”,所以這種人拜佛也會遭到更加嚴厲的報應。
拜媽祖廟要注意什么
1、衣著整潔忌暴露;
2、不能帶葷食進廟;不能評頭論足;
3、跪拜時,跪姿標準,昂首挺胸,落頭時,不能東張西望,要全神貫注;
4、求的事情最好不要太多,控制在3件以內;
5、在跪拜時切勿大聲喧嘩,以免觸怒媽祖。
拜媽祖廟要帶什么供品
媽祖貢品制作經1000多年的演變發展,目前基本沿襲清乾隆年間湄洲媽祖祖廟最鼎盛時期的定制,分為葷品和齋品兩門,包括海鮮類114種、面制類36種、齋菜類24種,共三類164種。各種貢品都有其名,或源于歷史故事,或源于莆仙戲劇,或源于道教經義,或源于民間古俗,無不包涵著傳統的文化意蘊。
葷品海鮮(114種)
湄洲島盛產海鮮品,以海鮮品為原料的媽祖貢品葷菜,不僅質地上乘,營養豐富,加上妙手烹制,清香撲鼻,令人垂涎。其名字皆寓一定涵義,以喜慶為主調,令人神喜愛,如、二龍戲珠、鴛鴦貴子、平升三級、年年如意、連年有余等。
齋品、齋菜(24種)
媽祖貢品中的齋菜主要因媽祖祭祀時的忌葷要求而制作的。因媽祖信仰在宋代起受道教影響較大,其貢品齋菜取名源于二十四孝故道,也包含著歌頌媽祖救父尋兄的孝悌美德。如文帝嘗藥、郭巨埋兒、江革供母、涌泉躍鯉、扇枕溫衾等。
齋品、面塑海鮮(36種)
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據說是海王攜全部水族環繞湄嶼拜謁媽祖的時間,島上漁民不能驚動水族,因此禁止下海捕魚或垂釣。禁捕期間,齋品面塑海鮮取代了葷品,如海龜祝壽、龍傳百代、鰱在一心、年年魷魚、鯊魚追月、可見一斑等共計164種。
除上述外,還制作有“三珍”18盤,花鳥32盤,吉祥物盆景18盤,食品盆景14盤,人物、故事、山水50盤;水果40盤、干果80盤。媽祖貢品品類繁多,用食物精制而成的吉祥物就有600多盤。其中還分為:“海味”、“山珍”、“花鳥”等食品盆景,有以金龜、二十四孝故事、八仙故事等傳說為主題的齋菜。貢品分文宴、武宴,“海、陸、空”齊全,巧奪天工,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