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逝者的祭奠包括:三天圓墳、燒頭三五七百天、燒頭周、燒三周等。這些祭奠時間的計算是:三天圓墳是從下葬開始計算,下葬當天算作一天。其余都是從去世當天計算,去世當天算作一天。燒周是按照農歷計算,月日對應月日。
2、頭三五七百天、頭周、三周的時間計算相同,都是從死亡當天開始計算;只有三天圓墳是從下葬時間開始計算,下葬當天算作一天。

3、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計七次四十九天,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
4、各地農村還有一種極端迷信鬼神的“出煞”陋習。“出煞”又稱“回煞”,據說人死后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陰魂要回家一次,具體時間由道士推算。屆時,喪家把香燭酒食擺好,在地上鋪一層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檢驗死者回來的足跡。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貼紙錢一張,立在門口臺階上或插于死者落氣之屋的房檐下,據說陰魂見此就會進屋。用土罐裝一煮熟了的雞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賄賂殃神(俗稱雞腳神),讓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會兒。這時,一家老少躲得遠遠的,待規定的時間過去之后,先將一串爆竹丟進屋內,爆完才可以進家。滿百日和周年時,還要燒紙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時,再給死者做一次道場。此俗建國后已摒棄。
5、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有7次,俗謂“燒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較重要,親朋也要送來些紙、燭。此中還有一個“回煞”(又名“回殃”)儀式。舊俗以為人死后其魂魄猶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陰魂要回家一次,具體時間由道士推算。
6、從死者卒日算起,喪家每隔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紙祭奠,共有7次,俗謂“燒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較重要,親朋也要送來些紙、燭。
7、對逝者的祭奠包括:三天圓墳、燒頭三五七百天、燒頭周、燒三周等。這些祭奠時間的計算是:三天圓墳是從下葬開始計算,下葬當天算作一天。其余都是從去世當天計算,去世當天算作一天。燒周是按照農歷計算,月日對應月日。
8、所謂的頭是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古代先民認為死者的魂魄會于“頭七”返家探視。而頭七的概念,主要出自與 《西藏度亡經》(又名中陰救度密法)。是一部西藏佛學名著,由八世紀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士所著,并將其傳入西藏。全書依照佛法教義詳細介紹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陰”的變化情形(回復西藏度亡經,了解更多專業內容),特別介紹了“出勝”、“入勝”的一些概況與方法,詳細介紹了西藏佛教秘雜的中陰超度方法。頭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頭七是人死后前七天,靈魂還尚在人間,過了這七天,死人就會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所以頭七對我們還是很重要的,也就有了頭七死人會回來、會托夢。頭七是死后的第一個七天,包括死的那天。
9、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七」習俗,(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后便須回避,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人死后魂魄會於「頭七」前到處飄蕩,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頭七”對于上了一些年紀的人來說并不是陌生,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這其中的禁忌。有時觸犯了還渾然不覺的大有人在,最終導致家中財運、健康等受損。
10、做這經上講得很清楚,七分功德,我們做七的人自己得六分,亡者只能得一分,所以做七的時候,最好請七個法師,七個法師的功德他只能得一分。做七佛事要能真正有大利益,做法事的這些人,真誠心去做,他得的利益大。如果照著儀規去誦經拜懺,心地不誠,他得的利益很少。怎么心地不誠?這一面念經,一面拜懺心里打妄想,心不在焉,他得的利益很少。如果這個亡靈在世脾氣很大,性情不好,誦經不誠懇的人,他會找他麻煩。鬼跟人一樣,一些厲害的人,你要得罪他,他就找你麻煩,他報復你。性情溫和的就算了,就不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