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叔同出家以前在學校任教,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工作能力還是挺不錯的,為何他放棄當時擁有的一切,決定出家呢?
2、那么李叔同為什么出家呢?他是在現實中不如意嗎,還是對紅塵之事感到很煩惱呢,還是向往佛教的思想呢?

3、是對佛教的向往。佛教自兩漢時期傳到中國,到李叔同時期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發展得非常成熟,中國歷史上愛好佛家文化的名人不在少數,比如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蘇東坡,連李叔同的父親李世珍就是愛好佛教思想之人,年幼的時候受父親影響,對佛教有好感。后來接觸到佛家教義,被深深吸引,覺得追求紅塵名利都沒有意義。這應該就是李叔同堅決出家的原因。
4、李叔同出家后,一心一意專研佛家教義,幾乎走遍中國東南地區的絕大部分城市去傳播佛經。他的作品也受佛家思想影響,意境高遠,非普通人能夠達到。
5、李叔同圓寂的時候有兩件事情值得后人深思。第一件事是李叔同圓寂之前寫下了一個名為“悲欣交集”的帖子。這個帖子不論是從這句話的本質,還是因為弘一法師寫的字上的境界,都能讓我們看到一位得道高僧在生死面前超脫忘俗的心境。弘一法師要表達的雖然悲傷但是也很欣喜的意思用墨寶表達了出來,這四個字耐人尋味。第二件事是弘一法師囑咐自己的弟子,在他死后火化遺體的時候,不要忘了在他的骨灰壇子下面放上清水,為了不讓路過的小蟲子螞蟻被火不小心燒死。弘一法師出家后嚴格遵守佛門戒律,且有一顆善良、悲天憫人的心腸。弘一法師活著的時候坐在藤椅的時候總是先搖動一下位置,免得藏在里面的小蟲子被壓死。
6、李叔同在1918年的時候看破紅塵、皈依佛門。在那時候,李叔同和俞氏的第二個兒子李瑞還是一個14歲的孩子。在李瑞慢慢長大的時間中,李叔同曾經給他們兄弟寫過兩封信,可是都是在給他們的二伯父寫的信上面另外附上的,上面沒有稱呼也沒有署名。根據李瑞的回憶,李叔同在他上中學的時候寫了第一封信,信中寫了李叔同自己已經出家當了和尚,希望他們一家人也能吃齋信佛,而且要用功讀書,長大了以后能為教育貢獻一份力量。據說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和他也生了一個兒子和女兒,但是沒有現身過。
7、關于李叔同為什么會出家,他的弟子豐子愷的話,似乎更加貼切:“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二層樓的扶梯的最后頂點就是三層樓,所以弘一法師由藝術升華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8、1911年的一天,有所謂名人到杭州的學校講學,李叔同和夏丏尊到西湖喝茶躲清靜。夏丏尊說:“像我們這樣的人,出家做個和尚倒是好的。”說者無心,李叔同卻記住了。
9、佛教自兩漢時期傳到中.國,到李叔同時期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發展得非常成熟,中.國歷.史上愛好佛家文化的名人不在少數,比如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蘇東坡,連李叔同的父親李世珍就是愛好佛教思想之人,年幼的時候受父親影響,對佛教有好感。后來接.觸到佛家教.義,被深深吸引,覺得追求紅塵名利都沒有.意義。這應該就是李叔同堅決出家的原因。
10、李叔同出家后,一心一意專研佛家教.義,幾乎走遍中.國東南地區的絕大部分城市去傳播佛.經。他的作品也受佛家思想影響,意境高遠,非普通人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