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木又叫“降龍木”、“鬼怖木”,在《山海經》中“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的說法,是驅鬼辟邪的利器。
2、傳聞中桃木用久是容易招鬼的。桃木既然是為了辟邪,為什么放久了會招鬼呢?凡事都是相生相克的,就像是鳥兒會在稻草人身上休息,本來稻草人是為了嚇唬鳥兒,但是后來沒有用了,反而成為鳥兒休息的地方,起到了反作用。假的東西放的時間久了,也會被鬼魂識破,反而更容易招鬼。

3、桃木原本確實是驅邪用的,但是卻也不適合一直使用,容易招小鬼。所以說在買家具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買桃木家具。如果只是看中桃木辟邪的用處,可以買桃木劍或是桃木符,到時候要收起來也簡單,畢竟桃木是不適合長期使用的!
4、桃木又叫“降龍木”、“鬼怖木”,在《山海經》中“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的說法,是驅鬼辟邪的利器。桃木木質細膩,木體清香,在風水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很多風水驅邪之用的風水飾品也都是桃木質地的,桃木劍更是被視為是道教的重要法器,用久了不僅不會招鬼,還能化解家中煞氣,保佑家宅安寧。
5、桃木治鬼的傳說豐富多彩,《淮南子·詮言》說:“羿死于桃口”。東漢許慎注:“口,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學成后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后下毒手,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后腦猛砸。羿死后,做了統領萬鬼的官。古人關于桃木避邪的聯想,是與這一神話故事有關的。試想,桃木棒連統領眾鬼的羿都能擊殺,用來治鬼就更不在話下了。
6、原來在舊的肥城縣城以西,有一山名曰陶(桃)山,陶山至小泰山之間,環繞山頂的是拔地通天的懸崖峭壁,雄奇險峻,綿延數十里,七十二個洞穴天女散花般分布在峭壁上,這七十二洞,洞洞都有妖魔鬼怪。每當夜幕降臨,七十二洞妖怪便鉆出洞來,闖進肥城,群魔亂舞,興風作浪,禍害百姓,涂炭生靈。此事傳至東海度朔山,山上神荼、郁壘二神聽后怒不可遏,他們飛速來到肥城,就地取材,折桃枝為武器,將妖魔鬼怪打的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僥幸逃走的妖怪看見桃枝便魂飛魄散。因東海與肥城呈西北--東南走向,神郁二神走到肥城所折桃枝是朝東南的,所以朝東南的桃枝便有了靈氣。此后,當地百姓便將朝東南的桃木枝折下,或做成寶劍懸于室內,或刻成桃人、桃符懸于梁上、門后,妖魔鬼怪望風而逃,再也不敢近前了。漢代《風俗通義》所說:“臘除夕飾桃人……葵以衛兇”的風俗,其實就是對神郁二神用肥城桃木避邪的解說。
7、記載桃木避邪之說歷史悠遠,《辭源》載:古時刻桃木人,立于戶中以避邪。漢時,刻桃印掛于戶懋,稱為桃印。后漢書儀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戶。宋代刻神荼、郁壘二神像或只寫大名于兩塊門板之上,也稱“桃符”或叫“門神”,“……百鬼畏之”。
8、桃木又叫“降龍木”、“鬼怖木”,佛教施食餓鬼佛經講不放在桃樹,石榴樹,柳樹下佛經中說:一個比人高的樹就會有樹神,桃木亦名“仙木”,桃木辟邪之說自古有之。桃木辟邪來源于美妙的傳說。
9、:桃木辟邪其實有多種傳說,然而其中流傳比較廣的就是《山海經》中有記載,傳說是東海上有一座神山,而山上派神荼、郁壘二神守護,而山上有很多桃樹,桃枝很長蜿蜒而上延生出去數米,而枝丫正對著萬鬼出入的鬼門,而恰巧神荼、郁壘二神恰恰是捉鬼能手,見到鬼出來便摘桃枝鞭打它們,打死了便丟下山下喂食老虎。久而久之這用桃枝打鬼的辦法一傳十傳百,便人人知曉了。
10、桃木亦叫“降龍木”、“鬼怖木”,傳說夸父追日,臨死前將神木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因此桃木成為用途最為廣泛的驅邪制鬼材料,在中國民間文化和信仰上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桃木木質細膩,木體清香,中國最早的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稱桃符,幾千年來,桃木就有鎮災避邪之說,被稱為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