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沙漠便以氣候惡劣令植物望而卻步,但花棒卻以豪氣橫溢的大無畏精神,勇于接受嚴酷的挑戰,并像“活著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的胡楊一樣,鐵骨錚錚,戰勝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而自立于沙生植物之林。
2、更為可貴的是,花棒還一身都是寶:枝干富含油脂,可供薪炊;枝條柔軟,可供編織;樹干可作農具柄;莖皮纖維強韌,可搓麻繩;嫩枝葉可用于飼料;種子可榨油。專家們把花棒和檸條、油蒿、黃柳、沙拐棗等沙生植物組織在一起,組成了防沙治沙的堅強隊伍,為包蘭、蘭新等鐵路的護路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3、花棒莖被沙埋也能再分枝生長反而更為旺盛。花棒分枝力強,幼令花棒到冬時地上部分枯死,第二年春季又從根頸處萌發新枝60-70條,生長迅速,高達2-3m。枝條上葉腋處長出腋芽的能力強,故可利用莖和枝實行隱性繁殖。由于花棒的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所以是一種容易推廣種植的高貴的優勢牧草?[3]。花棒耐風蝕沙埋能力極強,5a生植株耐風蝕深度80cm,10a生耐風蝕120cm;花棒植株沙埋1/2株高時,能正常生長。這是由于花棒枝條和根生命力極強,離體枝條或裸露根系易萌生新芽,故能常存于流動沙丘。花棒植株周圍可產生新的無性繁殖體,被沙埋的連體枝條可發新芽和不定根形成游擊型克隆生長,根條易發新芽及不定根形成密集型克隆生長,這兩者賦予花棒獨特的克隆生長構型。克隆體經過3a左右生長,形成新的克隆體,如此反復克隆生長,連接成一個同源株系,起到良好的固沙作用?[1]。因此花棒可用于固沙造林。花棒在我國西北沙區天然分布,是荒漠、半荒漠及干草原地帶固沙植物的先鋒。是固沙造林最佳灌木樹種之這是因為花棒具備以下適宜固沙的生理生態特性:(1)生長快,積沙量大,耐風蝕沙埋;(2)耐干旱;耐高溫;耐嚴寒;(3)
4、花棒是豆科巖黃耆屬落葉大灌木,又名細枝巖黃耆、花子柴、花大姐、花柴、花秧子、花帽和牛尾梢等,它耐干旱,抗風蝕,喜適度沙壓,生長迅速,枝葉繁茂,萌桑力強,根系發達。此外,花棒的花多,花期長,是極好的蜜源植物;種子含油量高,可食用;
5、其木材是紙漿、纖維板和刨花板的優質原料;是固沙先鋒植物,主要用于固沙林、沙漠公路防護林、鄉鎮綠化林等;嫩枝葉是優良飼草,有利于母畜產乳和幼畜發育
6、學名:HedysarumscopariumFisch.etMey.。又稱細枝巖黃芪。蝶形花科,巖黃蓍屬(該屬約100種,產北溫帶。中國25種)。落葉灌木,高1~5米。樹皮淡黃色。多分枝,老枝淡黃色,無毛;嫩枝淡灰色,有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葉軸有毛;下部葉具3~5對小葉,小葉片披針形,長1~3厘米,寬約5毫米,上面有腺點,兩面有短柔毛,或表面無毛,全緣,幾無柄;中部小葉片較小,托葉干膜質。總狀花序腋生,花序梗長于葉;花疏散;花梗短;苞片卵形,短于花梗;花萼鐘狀,被短絨毛,上萼齒寬三角形,具短尖,下萼齒三角形,錐狀;旗瓣長約15毫米,紫色,稍長于龍骨瓣;翼瓣長圓形,長為旗瓣之半。莢果2~4節,莢節圓狀卵圓形,有明顯網脈,密被白色柔毛,內含1粒種子。種子扁平,腎形,無種阜。產于中國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蒙古和蘇聯中亞(齋桑盆地)也有分布。沙生植物,生于流動或固定沙丘。極耐干旱,根系發達,主根深入含水的沙層,5~6年生植株,根幅達10米。對流沙有特殊適應性,被沙埋部分,枝梢能迅速穿沙伸出,節上可生不定根。能耐沙地日灼高溫,夏季沙面溫度高達70℃仍能生長。萌芽性強,生長快,5~6年生高3~4米,壽命短,一般20年左右衰老死亡。繁殖容易,播種、植苗、扦插均可,為干旱地區珍貴固沙造林樹種。嫩枝葉是駱駝和羊的優質飼料。枝干為優良薪材,亦可編笆蓋房屋。花繁多而花期長,為很好的蜜源植物。
7、花棒樹的寓意著堅強。花棒樹是生長在沙漠里的植物,被人們稱做沙漠姑娘,花棒樹看起來很柔弱,但是頑強不屈的生命力,表現出它那外柔內剛的一面,它面對嚴酷的生存環境,卻從不畏懼,肆意地生長這。
8、花棒又名細枝巖黃芪、花子柴、花帽和牛尾梢等,為蝶形花科巖黃芪屬落葉大灌木,沙生、耐旱、喜光樹種,荒漠和半荒漠化地區植物,適于流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