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莊文皇后本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側福晉、莊妃,順治帝福臨的生母。早在孝莊嫁給皇太極之前,她的姑姑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后就已經嫁給皇太極了,而之后她的姐姐海蘭珠即敏惠恭和元妃也嫁給了皇太極,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2、公元1613年,孝莊出生在蒙古科爾沁,十三歲時被送到盛京,成為了皇太極的側福晉。皇太極承汗位,哲哲為大妃,稱中宮大福晉,而孝莊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后其姐姐海蘭珠與林丹汗的遺孀都陸續嫁給了皇太極,孝莊在后宮中的地位下降。后皇太極采用皇帝制,改國號為清,冊封五宮后妃,孝莊被封為莊妃,為五妃之末。

3、公元1643年,皇太極駕崩,未定皇儲,和碩睿王多爾袞與肅親王豪格為爭皇位僵持不下,最終決定擁立孝莊之子福臨為帝。于是六歲的福臨即位,改年號為順治,尊哲哲為母后皇太后、孝莊為圣母皇太后。順治親政后,為孝莊上徽號曰昭圣皇太后。順治駕崩后,孝莊又扶持孫子玄燁繼位,被尊為太皇太后。
4、孝莊一生培養、扶持兩代皇帝,手掌重權,卻沒有武則天的野心,也沒有慈禧的貪心,可謂是一代賢后。孝莊于公元1688年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被葬于昭西陵,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加謚,最終謚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5、歷史上的孝莊皇后不叫大玉兒,她的真名叫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寨桑的女兒。因為當時滿蒙交好,于是她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后者登基為帝之后,她被封為莊妃。
6、在孝莊皇后的一生中,輔佐了三位帝王,其中后兩位更是她親手培養起來的。因此頗受后人稱頌。康熙皇帝曾言:“若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此外,雍正皇帝也曾恭敬說:“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由此可見,后世子孫對她極為敬重愛戴。
7、皇太極登基為帝之后,孝莊皇后常常被前者視為賢內助,無論是朝事還是瑣事,都會與她探討。而孝莊皇后也是聰穎之人,時常能幫助自己的丈夫。其中最為經典的事情,就是明朝將領洪承疇被清軍俘虜之后,皇太極想讓他歸順大清,只是后者寧死不屈的性子著實讓皇太極頭疼不已。最后孝莊皇后毛遂自薦前去勸降,經過數天的努力,憑著出眾的口才和真摯的誠意,終于降服了這位明朝將領。
8、皇太極死后,朝局陷入混亂。多爾袞與豪格為爭奪皇位鬧得不可開交。又是這位孝莊皇后出面游說各方,到最后使得自己的兒子登基為帝。此后,雖然身陷與多爾袞之間的流言蜚語,但卻實實在在挽大清于傾倒,可謂是功不可沒。
9、除了這些,孝莊皇后對于康熙皇帝的教育培養也是令人稱道。后者能成為千古明君,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她的辛勤教導。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大帝曾說:如果沒有祖母相教,斷然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10、據有關史料記載,孝莊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7年1月),姓博爾濟特氏,名布木布泰。她出生于蒙古科爾沁部,乃貝勒寨桑之女。其十三歲時,嫁于后金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為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號大清稱帝,封其為永福宮莊妃。后人根據其死后謚號稱之為孝莊。崇德三年,她生皇九子福臨,而后福臨嗣帝位,是為順治,孝莊被尊為皇太后。再后,其孫玄燁又嗣帝位,是為康熙,又被尊為太皇太后。由于她是皇太極的妃子,而皇太極的謚號是太宗文皇帝,又因其兒子和孫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稱“孝莊文皇后”,一般也稱之為孝莊。孝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也無愧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