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一般禁毀小說不同的是,《繡榻野史》的作者斑斑可考,是明代后期的一位戲曲作家呂天成。據(jù)明代著名戲曲評(píng)論家王驥得《曲律》卷甲記載:“勤之(呂天成字勤之)童年便有聲律之好,既為諸生,有名,兼工古文詞,與余稱文字交二十年。每抵掌談詞,日昃不休。孫太夫人好儲(chǔ)書,于古今戲劇,靡不購(gòu)存。故勤之汛濫極博,所著傳奇,始工綺麗,才藻煜然。最膺服詞隱(即明代著名戲曲家,‘吳江派’的開山祖沈),改轍從之,稍流質(zhì)易。然宮調(diào)字句平仄,兢兢毖毖,不少假借”,他又說:“勤之制作甚富,至摹寫麗情褻語(yǔ),尤稱絕技。世所傳《繡榻野史》、《閑情別傳》,皆其少年游戲之筆。”
2、《繡榻野史》是部有名的淫穢小說,早為道德人士所鄙視,官府也視為眼中釘。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九月,浙江湖州知府將此書列入了禁毀書單;不久,蘇州知府亦查禁此書。同治七年(1868)四月,江蘇巡撫丁日昌開列的禁毀書目中,也有此書。此書有明萬(wàn)歷刊本,題“李卓吾批評(píng)”、“醉閣憨憨子校閱”。另有江籬館校本,分上下兩卷,并有“嘯花軒藏本”字樣。一九一五年上海圖書館排校本則題“情類主人著”、“小隱齋居士校正”。

3、指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與官修的史書不同的另一種史書,與“正史”相對(duì)而言。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說法,稗官者,采錄民俗民情的小官也。
4、《漢書·藝文志》引如淳所說,“細(xì)米為稗,街談巷說,甚細(xì)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風(fēng)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唐陸龜蒙《奉酬襲美苦雨見寄》詩(shī):“自愛垂名野史中,寧論抱困荒城側(cè)。”元薩都剌《上趙涼國(guó)公》詩(shī):“如此聲名滿天下,人間野史亦堪傳。”這種閭巷風(fēng)情、街談巷說、遺聞佚事的紀(jì)錄,也叫“稗史”,如魯迅所多次稱道的《明季稗史匯編》之類。魯迅所說的“雜記”,大概即“稗史”之類。稗是野生的草,稗史其實(shí)就是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