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龍是真心熱愛乒乓球的,這點跟劉國梁一樣,兩個人的終身事業也離不開乒乓球。馬龍現在就任中國乒乓球協會運動員委員會主任,而他也曾表達了退役后想做教練員的想法。有這樣一位超級“全滿貫”來執教國乒隊員的話,那真是小將們之福了。
2、丁寧在打法上與新生代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玩命防守,靠不停地周旋等待對方失誤得分;而另一個追求速度、力量,女子技術男性化,這就是現代女乒發展的方向。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丁寧退役后回國乒當教練都是不合時宜的。

3、與女子技術發展背道而馳,丁寧執教無立足之地。要想當教練必須要有傳授給的新技術、新思想,丁寧自己在大球時代已經被完全淘汰,就她的打法她本身自己就很難體會到什么叫“女子技術男性化”,作為外協會選手伊藤美誠完全沒有給丁寧留面子的必要,伊藤靠自己近臺的速度、力量打丁寧11:0符合規則,而隊友們像孫穎莎、王曼昱、陳夢、王藝迪,包括老將劉詩雯都可以對丁寧打出11:0的比分,只是礙于情面只有劉詩雯讓丁寧在2019世乒賽“吞蛋”。
4、作為教練或老師,你自己都是落后被淘汰的,新生代的力量、質量又完全體會不到,那丁寧可以教孫穎莎什么呢?所謂的“大賽經驗”、“能咬能拼”在現在這個攻勢乒乓球下還起多大的作用呢?經驗是靠隊員一場場比賽自己去打去積累的,并不是丁寧一句話就能把“大賽經驗”傾囊相授的。況且,孫穎莎、王曼昱等小將的心理素質,“大心臟”甚至都是一些老隊員所不能比的。因此,從技術、心理,再到經驗,丁寧完全沒有可教新生代的東西。退役后,她真的不適合再回國乒了,趕緊騰地方吧。
5、雖然同為大滿貫,馬龍對國乒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甚至他的戰斗力、穩定軍心的作用在東京奧運前仍無人可替代。而丁寧早已不適合大球時代女子技術的發展,她現在要做的就是像王楠、張怡寧、李曉霞那樣激流勇退,趕緊給孫穎莎等年輕人讓位。大家覺得是嗎?丁寧真的適合來做教練,培養被動挨打型隊員嗎?歡迎各位留言、評論,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
6、東奧過后,大概率是兩人都得退役吧,有人說馬龍可打到40歲,在歐洲有可能,因為他們那里無人接班,在國乒人才濟濟,有可能打到不惑之年?丁寧肯定是退役。至于當教練,大家看好馬龍,我也認為馬龍行。但丁寧呢?我認為也行。還是那個話,只要她愿意,愿意投身教練事業就行。但如象鄧亞萍、王楠、張怡寧、李曉霞那樣不愿當教練,那也無法,就另當別論了。
7、看這幅圖,丁寧有沒有當教練的認真勁?當教練主要是理念,善于分析,作出精準的分析,不在于教練自己能否掌握此門技術,如果說以守法為主的打法,就不能指導攻球選手,那秦志戩直拍反手就是個擺設,又如何指導馬龍的橫板技術,還把馬龍培養成六邊形打法呢?因此,機械的對照指導,那國乒的那些功勛教練哪一個合格?更別替那些無名教練了。因此,辯證的看待教練生涯,別死板對照,才能開拓思路,選好教練,要通過實踐才能證明的,先見之明在此不大通用。
8、就說丁寧吧,他的打法學的是張怡寧,全攻全守,追求的是堅持比你多打一拍。張怡寧成功了,雙滿貫,女乒大魔王;丁寧也成功了,目前現役女乒唯一大滿貫,只是丁寧在攻球上沒有把張怡寧那一手學到,隨著年齡增長,攻球乏力的軟肋才顯現出來,從打伊藤4:0到0:4就說明這個問題。這樣的經歷和經驗教訓,如干教練更能以自身體會教導隊員,是其他教練所不擁有的寶貴經歷,是沒有可比性的。所以說丁寧如當教練,有自身的優勢。決不是人說的,指導不了打攻勢乒球的孫穎莎、王曼昱,如果真是丁寧指導他們,就弱于肖戰、黃海城嗎?不見得吧!關鍵還是那句話,丁寧可愿意從教練員事業?愿意,她肯定行;不愿意,一切免談。
9、俗話講,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國乒的選手,成績出類拔萃的除許昕外,都是橫板選手。而其功勛教練呢,則清一色的直拍出身。兩個主教練都是單打并不出色的底蘊,卻都能帶出大滿貫。所以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秦志戩、李隼用自身的從教經歷證明了這點,說明時無常態,沒有約定俗成的陳規陋習,只有變化、變革,銳意進取方可成功。
10、丁寧也一樣,雄厚的乒乓技術,有作為的現實表現,現在的女乒隊長,在隊中可稱大姐大,受到上下一致稱贊。打法中規中矩,攻守兼備,與各位主力及小將多次交手,各有勝負,明了她們的技術特點及優劣,對外戰績不俗,只是近期稍欠,但更清楚對手的長處和軟肋,以此指導隊員更有的放矢。因此丁寧退役當教練,我認為行,不但行,而且會干得很好。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是第三次重復了:她可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