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宮里怎樣出現了嫦娥?古人為什么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聯系在一起呢?玉兔、吳剛又是什么時候、怎樣出現在月宮中的呢?他們跟嫦娥是什么關系?民俗學專家黃濤先生為我們一一解答。
2、嫦娥是一個苗條美麗的仙女,蟾蜍是形貌丑陋的蛤蟆,在現代人眼里,二者似乎沒法扯到一起去。但是在上古的月亮神話中,二者確實是互為變身的關系。

3、那么,到底月精是嫦娥還是蟾蜍呢?其實,這件事并不適于用二選一的方式來答。可以這么說:月精為蟾蜍是更早的說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嫦娥奔月成為月精的說法(《歸藏》),這兩種說法同時存在,人們覺得沖突,就又編出故事說蟾蜍本是嫦娥變的。唐代《初學記》引用的《淮南子·覽冥訓》則說,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長生不死藥之后,飛到月球上,化身為蟾蜍,就成了月精。人與動物互變或人與動物同體是神話中常見的情節。所以,從先秦到漢代這段時期或者更長的時期內,月中蟾蜍與嫦娥可以說是互相變身的關系,月精既是蟾蜍,也是嫦娥,后來也說二者共存于月亮上。到漢代以后,月精為蟾蜍的情節逐漸消失了,人們主要傳說月中神仙為嫦娥,同時她身邊的動物由蟾蜍變成了玉兔。
4、月宮里出現了吳剛之后,民眾對嫦娥冷清生活的同情心得到了一定補償。雖然關于他們二人并沒有編出家庭生活式的故事,但給人們的感覺是嫦娥有人做伴了。同時,人們在說起月亮的故事時,還主要是說嫦娥,多數情況下并不提吳剛,好像把吳剛忘掉了,吳剛也沒成為月神。這是由于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屬陰、母性的,是和屬陽的太陽相對的。月神應該是女神,月亮以嫦娥來代表最合適。同時也由于嫦娥的故事與吳剛的故事出現于不同的時代,各成體系,分頭流傳,二者沒有發生交叉和融合,就是說,這兩人并沒有被編到一個故事里去,也就沒有發生愛情關系的機會。在先秦就已存在的嫦娥奔月神話里,嫦娥本來是有丈夫的,屬于離家出走,也沒說她與后羿離婚了,她再跟別人有愛情關系或者再嫁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傳統道德理想,這也許是兩個故事沒有被編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5、后被一個人偷聽到并要挾嫦娥要仙丹,嫦娥不得已就吞下了仙丹變飛升到了天上,嫦娥為了思念后羿就留在了月亮上。吳剛是因為殺了炎帝的兒子,而炎帝太陽的父親所以對后羿有著恨意,就把吳剛罰到月亮上砍桂花樹,想要讓吳剛和嫦娥有感情來氣后羿,但是后來嫦娥一心只喜歡后羿并沒有和吳剛有什么關系。
6、其實吳剛和嫦娥并沒有具體的關系。只是因為在中國的古代神話故事中,由于吳剛做錯了事情而被罰到月宮中伐桂樹,以及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因此可能誤導了人們以為他們之間有一定的關系。
7、可是查了很多的資料,都沒有說明他們之間具體的關系,可見它們之間確實沒有什么。可惜的是,吳剛兢兢業業地砍樹送樹皮,嫦娥則默默地搗藥,兩人無比默契,耿直的吳剛和嫦娥兩人相處千年愣是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
8、那么問題來了,拋開建筑、植物和動物不談,月亮上的人,似乎只有嫦娥和吳剛了,那不成了孤男寡女了嗎?那么嫦娥和吳剛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9、所以從登上月亮的時間來看,嫦娥和吳剛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在人間的時候不會有任何交集。那么登上月球之后的千百年呢?
10、那么問題就很清楚了,吳剛上了月亮是受罰,嫦娥也是受罰,那么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獄友”,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系就是,嫦娥煉藥要用到吳剛砍掉的月桂樹枝樹皮,那么就是“工友”關系。